近日,中国林科院华林中心“三北”困难立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首席专家团队,在华北典型困难立地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调查评估与集成示范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团队在植物根际土耐盐碱微生物筛选中,发现了2种可以解钾的菌株与5种可以溶解有机磷的菌株。这些菌株的发现将有助于丰富盐碱地改良的微生物种类,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该项目于2025年3月启动,旨在通过科学的工程措施,对华北地区的困难立地进行生态修复,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为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现状,团队系统整理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相关资料及气象数据,并同步开展了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本底调查、技术筛选与示范样地的踏查与选取等工作,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精准掌握华北典型困难立地的生态现状,团队对天津市的不同用地类型,包括林地(公园绿地)、草地(自然草地)、建设用地(公路铁路边坡、堤岸码头、产业园区)、水工与水利设施用地(河道、沟渠、边坡)等区域,开展了全面取样调查。通过调查,团队详细了解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适应性,为后续人工干预下的生态修复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项目已进入示范样地建设关键阶段。在前期调查评估基础上,团队详细制定样地建设方案,并组织开展项目实施论证,全面推进示范区的建设,致力于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新路径。
华林中心首席专家团队在华北典型困难立地生态修复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不仅为该区域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储备,也为我国类似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示范样地建设的持续推进,相关集成技术模式有望在未来得到推广应用,为华北地区生态屏障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中国林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