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20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上,重庆市开州区“崖柏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成功实践——破解植物界‘大熊猫’繁育的世界级难题”项目荣获“全球生态修复与保护范例奖”。
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柯水发深感振奋。柯水发教授长期从事林业经济与政策、林农行为与林区发展、绿色经济与生态建设、乡村林业与资源管理的研究。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畅谈学习体会,对“十五五”期间的林草事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11月19日,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奈伦湖,“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利用施工窗口期加紧作业,各类机械设备有序运转,标志着2025年度“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进入关键阶段。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
“十四五”以来,山西省聚焦“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2100万亩,年均推进100万亩未成林封育、100万亩森林抚育,生态治理实现从“扩绿”到“提质”转型。
2018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立足资源禀赋,瞄准特色产业赛道,深耕林麝特色养殖,填补了西藏林麝人工养殖空白,书写了“点麝成金”传奇。
清晨,薄雾如银纱环绕山间,静谧的针叶林缓缓苏醒。
11月16日,第三届中国林草高新技术应用大会·院长沙龙在山东淄博原山林场举行。来自国家及各省林科院、规划院以及全国各大高校的院长和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赋能林草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研讨,共同探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推进林草现代化的新思路、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