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有人种 贫困户有钱赚
——山西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攻坚战
我国山西、河北、甘肃等省一些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缺水少绿、生态脆弱的情况。为解决这种现状,山西省创造性地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组织贫困人口组建了造林合作社,探索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攻坚战,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过程,取得良好效果。
生态脱贫的岚县样本
位于吕梁山区北部的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带,生态脆弱。如今行走在晋西北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一带,处处可见挺拔的小油松,仿佛给黄土地穿了一层绿衣裳。
岚县有贫困人口4万余人,尚有30余万亩宜林荒山亟待治理。会里村67岁的贫困户贾尹明说,以往靠家里的2亩地连吃的都不够,去年种树,一下挣了4000多元,日子终于慢慢“过开了”。
岚县副县长刘思昭告诉半月谈记者,该县由县政府制定造林规划和标准,由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提供技术服务,由建档立卡贫困户占80%以上的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前期垫资造林,验收合格后,政府再购买。新造林地林木所有权为贫困人员所有,造林后,仍由贫困户对林木进行长期管护,由政府出钱购买管护服务。
岚县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政府购买式造林与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新机制让社会收获了生态效益,农民得到了真金白银。合作社负责人马兰柱说,合作社里的贫困人员都在50岁以上,外出打工没人肯要,现在守在家里就有活干,有钱赚,都乐意种树。
截至目前,岚县已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96个,覆盖贫困人口5200余人。
“五个一批”全省推动
岚县的实践是山西推进生态脱贫的一个缩影。山西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说,在推进生态脱贫过程中,该省因地制宜提出“五个一批”措施,即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治理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干果经济林管理脱贫一批、林业产业脱贫一批,全方位提升贫困群众收入。
——提前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增加贫困群众政策性收入。山西省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450万亩,将任务重点安排到贫困县,做到能退尽退、愿退尽退。
——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增加贫困群众劳务收入。山西积极组织贫困人口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贫困户比例要达到80%以上,贫困县造林绿化工程将全部交由合作社实施。截至去年底,该省已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2188家,吸纳贫困劳力5.5万人。
——认真落实生态管护脱贫政策,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山西依托林地资源管护项目,设置管护岗位,将贫困县60%以上的护林员岗位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平均工资1.2万元,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到2020年以此带动13.35万人稳定脱贫。
——全面提升经济林质量效益,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山西省58个贫困县现有313万亩低产低效林,普遍存在产量不达标、达标不达效的问题。为此,该省优先将贫困户的干果经济林全部列入补助范围,连续扶持3年,做到项目扶持全覆盖。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产业收入。山西在积极推广特色经济林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型生态产业,发展林禽、林菌、林药等林业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发展林木种苗花卉、林下资源开发,全面提升林业对富民增收的贡献率。
创新机制提供保障
山西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西积极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搭建融资平台、财政还本付息等办法,为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组建山西林业发展投资公司作为专业融资平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为林业扶贫提供不低于150亿元的授信,财政还本付息。
山西以林权改革为中心,以推进股份合作为重点,通过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林业经营主体,千方百计激活林地资源。目前已选择大宁等9个县和九大国有林局开展林业资产性收益扶贫试点。大宁县委书记王金龙表示,试点工作方案的目标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现已有两家公司签订合同。
山西还以提前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为重点,组建了生态扶贫攻坚四级督导服务工作组,分级落实责任。省林业厅向贫困县派出督导服务工作组的同时,各市级林业部门也向贫困县每县派出一个工作组,县级向乡镇派出工作组,组织村级两委深入每一个乡村,走进每一个农户,面对面进行政策宣传。(半记者 晏国政 马晓媛)
生态脱贫的岚县样本
位于吕梁山区北部的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带,生态脆弱。如今行走在晋西北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一带,处处可见挺拔的小油松,仿佛给黄土地穿了一层绿衣裳。
岚县有贫困人口4万余人,尚有30余万亩宜林荒山亟待治理。会里村67岁的贫困户贾尹明说,以往靠家里的2亩地连吃的都不够,去年种树,一下挣了4000多元,日子终于慢慢“过开了”。
岚县副县长刘思昭告诉半月谈记者,该县由县政府制定造林规划和标准,由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提供技术服务,由建档立卡贫困户占80%以上的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前期垫资造林,验收合格后,政府再购买。新造林地林木所有权为贫困人员所有,造林后,仍由贫困户对林木进行长期管护,由政府出钱购买管护服务。
岚县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政府购买式造林与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新机制让社会收获了生态效益,农民得到了真金白银。合作社负责人马兰柱说,合作社里的贫困人员都在50岁以上,外出打工没人肯要,现在守在家里就有活干,有钱赚,都乐意种树。
截至目前,岚县已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96个,覆盖贫困人口5200余人。
“五个一批”全省推动
岚县的实践是山西推进生态脱贫的一个缩影。山西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说,在推进生态脱贫过程中,该省因地制宜提出“五个一批”措施,即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治理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干果经济林管理脱贫一批、林业产业脱贫一批,全方位提升贫困群众收入。
——提前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增加贫困群众政策性收入。山西省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450万亩,将任务重点安排到贫困县,做到能退尽退、愿退尽退。
——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增加贫困群众劳务收入。山西积极组织贫困人口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贫困户比例要达到80%以上,贫困县造林绿化工程将全部交由合作社实施。截至去年底,该省已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2188家,吸纳贫困劳力5.5万人。
——认真落实生态管护脱贫政策,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山西依托林地资源管护项目,设置管护岗位,将贫困县60%以上的护林员岗位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平均工资1.2万元,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到2020年以此带动13.35万人稳定脱贫。
——全面提升经济林质量效益,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山西省58个贫困县现有313万亩低产低效林,普遍存在产量不达标、达标不达效的问题。为此,该省优先将贫困户的干果经济林全部列入补助范围,连续扶持3年,做到项目扶持全覆盖。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产业收入。山西在积极推广特色经济林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型生态产业,发展林禽、林菌、林药等林业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发展林木种苗花卉、林下资源开发,全面提升林业对富民增收的贡献率。
创新机制提供保障
山西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西积极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搭建融资平台、财政还本付息等办法,为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组建山西林业发展投资公司作为专业融资平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为林业扶贫提供不低于150亿元的授信,财政还本付息。
山西以林权改革为中心,以推进股份合作为重点,通过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林业经营主体,千方百计激活林地资源。目前已选择大宁等9个县和九大国有林局开展林业资产性收益扶贫试点。大宁县委书记王金龙表示,试点工作方案的目标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现已有两家公司签订合同。
山西还以提前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为重点,组建了生态扶贫攻坚四级督导服务工作组,分级落实责任。省林业厅向贫困县派出督导服务工作组的同时,各市级林业部门也向贫困县每县派出一个工作组,县级向乡镇派出工作组,组织村级两委深入每一个乡村,走进每一个农户,面对面进行政策宣传。(半记者 晏国政 马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