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豹,全身遍布黑褐色花斑,似古代铜钱状。它是金钱豹的一个亚种,也是唯一仅分布于中国的一个亚种,因此也被称为中国豹。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多年前,甚至在北京也能见到华北豹的踪迹。随着虎、熊的消失,豹子似乎已成了华北当之无愧的“丛林之王”。
可它们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人为捕杀等原因,华北豹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许多历史分布区域已多年未见其踪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Ⅰ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近危物种……一连串的濒危标志警示着人们。
“更危险的是,我国从未对华北豹做过较全面的专项调查,现在连华北豹有多少只都不知道,保护措施根本没法进一步开展。”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教授告诉记者。
上月,一则“太行山晋中段有群华北豹,系国内极其宝贵的完整种群”的消息引发人们热议。这群华北豹的数量有多少?它们能否在这里长期繁衍下去?该如何保护好华北最后的“大猫”?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前往山西,倾听人豹之间的爱恨情仇,品味“豹”护员的酸甜苦辣。
“华北豹是我们最响的生态名片”
从太原出发,驱车向东南行驶130公里,远离重工业城市的喧嚣和深霾,青草绿树的清新扑面而来。慵懒的山鸡在公路上大摇大摆地散步,无视汽车的来回穿梭,司机赶忙刹车,静待这些精灵从眼前步入安全地带。和顺县马坊乡副乡长范新国说:“318省道过了榆次城区,野生动物就开始多了起来。过去,路人巴不得撞死几只山鸡回去烹饪,现在的人对待野生动物真是文明多了。”
“我们这儿的气温比城市里低10℃,山清水秀空气优,为啥还要去城市呢?”范新国告诉记者,森林覆盖率达到46%的马坊,在自然生态方面一直如此自信。
人总是矛盾的。人热爱自然,把自然当作宝,但人与自然之间,有时也会产生冲突:华北豹就在此地的深山中生存,当它们饥饿难耐时,会无奈地扑向散养的家畜;然而,捕获家畜简单,躲避人类就太难了。不时有这样的例子:愤怒的村民将农药洒在被咬死的牛羊身上,等豹子归来进食……这个陷阱,几乎百发百中。“现在人类进步了,基本不愿去毒豹子,但在‘一夜致贫’的危机面前,谁也难保不会丧失理智。”范新国说。
去年,北师大和民间动物保护团队猫科动物保护联盟合作的华北豹调查项目进驻马坊。“在前期宣传中,我们发现当地村民对豹子的心态很复杂。他们习惯勇猛、睿智和敏捷的豹子伴在身边,并称之为‘老豹’;可他们又因家畜的伤亡厌恶豹子,让我们把豹子都赶走。”猫盟豹项目的负责人宋大昭坦言。
范新国和科研人员一起,劝说村民理解并接受这个项目。从2000年起就开始分管乡林业工作的他有两方面的考虑:短期看,确定了豹子经常出没的山头,就可以劝村民放牧时规避该山头,避免脱贫村民返贫,维护地方的稳定;长期看,生态是并不富裕的马坊人最宝贵的财富,豹子这种对环境最为敏感的顶级物种若能保存,无疑可以让生态名片更加响亮,吸引远近资本更多的目光。
午饭后,范新国带着记者来到老魏的家:一排小平房,略显破旧,却是有车一族。老魏种了一辈子的地,去年,当猫盟找到他,请他当“老豹子队”队长,他一开始很犹豫,觉得科研的事情农民肯定干不了,后来知道只是为红外相机更换电池和SD卡,这才答应了下来。“从小听长辈讲老豹的故事,很有兴趣保护它们。而且我农闲时经常爬山,对地形熟悉,也远远地瞧见过豹子,听过它们的吼声。至于30公里设置14个点位之类的辛苦,我根本不怕。”老魏说。
老魏的妻子冯大姐也特别支持“老豹子队”的工作。“保护豹子是好事啊,乡里现在都知道,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猫盟现在只给他500元/月的补贴,可我还是动员着他买了一辆2万元的国产二手越野车,方便。要是到远的山头,我不放心就和他一起去,给彼此壮壮胆。”她说。
“隔着半个月,我会去各个机位检查一下红外相机的状态,每次103号相机都能拍到新的豹子画面。走,带你到孟岩沟山头,一定又拍到了豹子。”老魏拉着范新国和记者一起去追豹子。
“把路弄好,豹子就危险了”
“换完14个点至少要3天时间,我尽量缩短路程。坐稳了,带你抄近路。”老魏驾车直接冲上了陡峭的山坡,顺着砍柴人走过的老土路前行。车轱辘印非常整齐,估计只有老魏敢这么走。
这是一片由沙棘、辽东栎、油松所组成的针阔混交林。道路变得越来越窄,只能下车步行,距离103机位还有2公里。剩下的路程异常难行,脚下无道路印记,只有厚厚的枝叶和千奇百怪的蘑菇;胸部以上全是带刺的树枝,只能弯腰通过;前方还横卧着多棵枯木挡路。
“为何不把路修得好些,至少头顶的枝条总可以拽断吧?”记者问。
“这样难以进入才好,要是路弄好了,人进得多了,豹子不就更危险了吗?”范新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临行前,多位专业人士建议记者备齐防护野兽的装备,没有装备千万别出车门。山西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太原动物园副主任卫泽珍便是其中之一。从1985年到2009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15次成功对野生华北豹进行救助。
他的右脸上,至今留着一道爪痕。
2002年盛夏,山西翼城县有一只金钱豹因结肠穿孔误入县城,后被人群赶到一处三面环山的“绝境”,在树下躺着。当时围观群众达四五千人。如不及时救护,豹子和群众都有危险。他和搭档想靠近些麻醉华北豹,到距离几十米处,可能搭档没见过豹,被吓得突然往回跑,这刺激了华北豹,它也迅速起身,冲着人群走来。好在它没有发动进攻,而是钻进了西面半山坡上的废弃窑洞中。
见豹子久久不出来,卫泽珍决定从山顶吊下渔网封住洞口。洞里光线极暗,卫泽珍什么也看不见,可埋伏在暗处的豹子却将卫泽珍看得一清二楚,就在他靠近准备操作时,豹爪横扫过来,先扫到了渔网,接着扫到了他的面部,卫泽珍的脸上顿时开了数厘米深的口子,血流不止。他忍住疼痛,趁着豹爪被渔网锁住的良机,成功将豹子麻醉。
“这没什么。如果不是眼镜挡了一下,失去的可能是右眼了。”卫泽珍说他不恨豹子,却对抓他的豹子心存愧疚,因为野生华北豹不愿配合治疗,用爪子直接抓开手术后的伤口,那只豹子最终难逃厄运。他很明确地告诉记者:“曾经,豹子就是这里毫无争议的王者。可当人类走近后,豹子肯定是弱者,它们其实更需要人们的帮助和呵护。”
老魏也听过卫泽珍被豹子弄伤的故事,可他仍然觉得没必要带防护装备。“一般,除非是出生不久的豹子、生病的豹子或无比饥饿的豹子,它们和人的距离保持在数公里以上,它们对周边环境非常敏感。有一次,我发现就在换SD卡没多久,红外相机就捕捉到豹子‘戏耍’该相机的视频。很明显,豹子远远地注视着我们所做的一切,而又不愿意和我们产生什么交集。”老魏一直坚信,豹子伤人只是极小概率事件。
沿着陡峭的山脊向上攀登,眼前突然变得开阔起来,地面上已能看到阳光的直射。“山脊、开阔、视线好,我们已经到了豹子理想的生存区域。”范新国说。
“有豹子,快来看。”老魏兴奋地喊。
只见他身旁的一棵树上,在与人膝盖平齐的位置,绑着一个红外相机,跟树皮颜色一样,极为隐蔽。据了解,这一方面是防止盗猎者破坏,一方面也是怕放牧村民拿回家当玩具。
在相机旁,范新国还发现了几处疑似豹子的粪便,这可难得一见。但由于规格较小,且未在粪便旁发现豹子排便时经常由后腿刨地留下的爪痕,因此怀疑是豹猫的粪便。
华北豹是最有希望被拯救的大猫
目前在和顺及周边地区,共有70余台红外相机同时工作。“作为民间团体,我们更多地关注华北豹的个体,目前,我们已经通过视频初步掌握了华北豹的一些生活习性:华北豹喜欢独来独往,中午和下半夜则是休息时间,常在上半夜或凌晨、傍晚出没,于林中往返游荡。而华北豹的捕猎技巧充分证明其‘超级杀手’的称号:既会游泳,又善于跳跃和攀爬;既凶猛充满爆发力,又隐忍坚强极具灵性。”宋大昭说。
对于没什么反抗能力的狍子和有反抗能力的野猪,华北豹会采取不同的捕猎方式。红外相机拍摄的视频显示,华北豹经常潜伏在水源上方的山坡上,发现狍子来饮水后,它利用灌木丛和体色斑点的掩护,拼命地压低身体,尾巴低垂,紧贴地面从侧后方慢慢接近,抵达攻击距离后,一跃而出咬住猎物咽喉,一击必杀,突袭得手。而捕食野猪,则采取隐忍消耗的方式,跟随野猪群行动,伺机捕猎未成年或是掉队的野猪。
红外相机还拍摄过很多意外的画面:人们常说豹子有领地观念,雌性领地可能超过30平方公里,雄性则可能超过100平方公里,两只成年雄豹通常不可能在一起活动,可相机也拍到过同一区域短时间内出现两只雄豹一起活动;雌性为了让小豹顺利过冬一般春季产仔,却也拍到冬天雌豹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小豹在雪地里游走的画面。
当然,也有很难拍到的。“一般认为,华北豹会将山洞或岩洞作为巢穴。我们暂时没拍到巢穴,实在太难接近了。”宋大昭说。
关于华北豹,仍有大量的未解之谜。而解开这些谜底的前提,便是华北豹能长久地留存。有不少人怀疑,山西这个以煤矿为名片的省份很难留住华北豹。
“事实上,根据各地的报告,我们推断,现在山西华北豹种群有了不断增加的趋势。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关键在于山西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上的努力。”山西省林业厅保护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西西有吕梁、东有太行,这两条古老而延续的山脉为山西提供了优质的天然林资源,也为华北豹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充足的猎物。
从1998年开始,山西毫不松动地执行国家天然林停采战略;再加上从“十五”开始,山西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的投资从76亿元不断提升至“十二五”末的616亿元,全省森林覆盖率从“十五”的13%提升至“十三五”末的20%;累计建成了45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举措都为野生动物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机会。
与此同时,山西林业部门也积极委托第三方科研院所进行华北豹种群摸查。山西沃成生态环境研究所主任周哲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对山西15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红外相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他们已做出了一张华北豹在山西的分布可能性模型图。下一步,他们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华北豹数据库。“由于豹粪、豹毛极难寻找,我们更多采取花纹识别的方式。豹子身上的花纹和人的一样,每只都有所不同。我们把豹子的身体分为头部,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尾部等6个区域,将不同区域的花纹进行截取、留存以及识别。”他说。
此外,山西省林业厅正积极制定山西版本的“动物肇事补偿方案”。“说实话,这个方案很难做。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动物肇事赔偿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各试点地区的标准也五花八门,亟需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形成一套规范,以利于下级林业部门参考。”保护处负责人说。
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所长时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目前,对华北豹的保护还应先从本底调查着手,切不可盲目上马保护项目。“我们是做过一些调查,大致知道了分布区域。但华北豹的准确种群数量我们尚未掌握,而且这些分布区域哪些是繁殖栖息地,哪些是扩散栖息地,哪些是潜在栖息地,哪些又是可恢复栖息地,我们尚不清楚。我们知道了威胁,却不了解威胁因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保护?要知道,保护其实也是一种干涉,不当的保护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会对华北豹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灾难影响。除了继续保护森林、建立保护区等抢救性措施,其他措施都应该慎之又慎。”他说,“至少,在大型猫科动物的拯救形势一片黯淡的情况下,华北豹由于分布范围相对较广、适应能力相对更强,应该是最有希望被拯救的濒危大型猫科动物。”
专家访谈
亟需启动华北豹专项调查
——访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
华北豹:华北生态环境标杆
文汇报:华北豹是金钱豹吗?它和东北豹、雪豹、美洲豹以及非洲草原的豹子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姜广顺:对金钱豹亚种的划分曾有争议,但目前学界主要采用9个亚种的划分,华北豹和东北豹是2个不同亚种。东北豹由于长期在猎物稀少雪地生存,体型大,毛长(特别是腹部),领地面积大,活动范围也更大。
而金钱豹、雪豹和美洲豹则是3个不同的物种。至于和非洲亲戚的关系,非洲花豹和华北豹是金钱豹的不同亚种,是近亲;非洲猎豹则是不同的物种,是远亲。金钱豹和猎豹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金钱豹的爪和大部分猫科动物一样,可以完全缩回脚掌内;猎豹在进化中为了追求速度,爪是伸出脚掌外的,在奔跑中犹如鞋钉一般。
文汇报:如何看待华北豹保护的意义?
姜广顺:在华北豹生活的地区,它几乎没有天敌,是当地的顶级旗舰物种。作为生态系统里最高级的捕食者,它扮演着调节猎物种群、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对栖息地的破坏也极为敏感。它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着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好坏。如果它在,这个区域还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森林”;如果消失,则意味着生态环境功能的丧失或崩溃。
文汇报:目前,华北豹的生存状况如何?它的生存面临着哪些威胁?
姜广顺:华北豹的生存至少需要
足够面积的栖息地、充足的猎物等条件。由于1998年天保工程等环保项目的启动,栖息地恢复效果明显,应该说,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相比,豹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分布区域也更广,它的种群恢复是有希望的。但是华北豹所生活的华北地区,也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历史上,人向前进,自然后退,华北豹的栖息地不断减少,质量也在降低,华北豹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由于缺乏华北豹的专项调查和栖息地质量评估,所以很难判断哪种威胁影响更大。但一般认为,华北豹生存面临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林业发展转型、农药使用以及生态意识薄弱等问题。具体的威胁因子,需要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确定。
保护应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文汇报:为何您选择在山西开展华北豹的调研和保护?
姜广顺:从历史上和现实分布区的了解来说,山西很可能是华北豹核心种群所在地。如果山西的华北豹保护不周,周边区域的华北豹小种群会因为基因交换机会的丧失,而迅速消失。
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普查中,山西是华北豹种群数量最多的省区。从种群扩散来说,山西处于华北豹分布区域的中心位置。周围宁夏、陕西、河南、河北等省区的华北豹种群很可能与山西种群具有紧密的交流。近10余年,无论是山西西部的吕梁山区、还是东部的太行山区,森林植被均处于一个好的恢复趋势之中,有着较为完整的森林景观,这对华北豹在山西种群的恢复是一个利好。
文汇报:华北豹保护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对于“尽快架设生态廊道防止华北豹栖息地碎片化”的呼声,您怎么看?
姜广顺:目前对华北豹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十分匮乏,仅限于区域性、分段的初步种群调查和评估。由于华北豹的活动范围很大,很难全面掌握它的种群数量。目前亟需进行一次大尺度协同调查,在大的景观层次掌握华北豹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好首先启动山西华北豹调查和研究,以山西省为龙头,然后多省协作,或者至少在山西进行全省性的调查。有了调查结果和科学依据,便可进行种群和栖息地的保护规划。
山西在前些年于晋东南太行山脉等金钱豹可能活动的地区,建立了6个保护区组成的保护区群,这种抢救性保护措施,还是值得做的,也是比较及时的。在华北豹保护上,很多人心情迫切,他们呼吁通过“架设生态廊道”,将华北豹小种群所在的栖息地“岛屿”连接起来,将栖息地连成一体,促进基因交流。但我认为,在种群和栖息地本底调查不充分的情况下,保护措施的使用要更加谨慎。比如,华北豹分布区中封闭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乡村公路,它能跨过哪些公路?在附近修建一条生态廊道,华北豹会走吗?没有研究,没人知道。所以,科学保护一定要以调查和研究作为前提。
文汇报:东北虎、豹保护工作的哪些经验值得华北豹保护借鉴?
姜广顺:我国东北以及俄罗斯的虎、豹研究开展得较早,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调查力度上,2014-2015年度俄罗斯虎调查项目一次邀请多个科研机构的150多位专家,基层动员人数超过2000人;在监测手段中,东北虎豹种群数量评估运用的红外相机、DNA识别等技术均适用华北豹。不过,雪地足迹识别技术可能无法移植,毕竟华北的雪层和东北相比太薄、太不稳定;由于专门研究猫科动物的专家国内奇缺,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也非常重要,需建立和培养一支涵盖多部门的统一的华北豹研究团队,开展深层研究。
此外,华北豹分布范围很大,涉及多个县、市、省,局限性的“小打小闹”必定难以起效,鉴于华北豹保护的意义,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建立一套科学的保护规划,将华北豹的保护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文汇报:华北豹种群超过多少只才能稳定繁衍?
姜广顺:稳定种群是指可生存、可自我维持、可长期稳定繁衍的种群。它有几个指标:数量不衰减、基因不衰减、不超过环境容纳量。有研究表明,东北虎数量超过100只才可自我维持,但华北豹至今未做过研究,自然也不可能得出稳定种群的判别标准。(记者 赵征南)
可它们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人为捕杀等原因,华北豹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许多历史分布区域已多年未见其踪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Ⅰ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近危物种……一连串的濒危标志警示着人们。
“更危险的是,我国从未对华北豹做过较全面的专项调查,现在连华北豹有多少只都不知道,保护措施根本没法进一步开展。”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教授告诉记者。
上月,一则“太行山晋中段有群华北豹,系国内极其宝贵的完整种群”的消息引发人们热议。这群华北豹的数量有多少?它们能否在这里长期繁衍下去?该如何保护好华北最后的“大猫”?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前往山西,倾听人豹之间的爱恨情仇,品味“豹”护员的酸甜苦辣。
“华北豹是我们最响的生态名片”
从太原出发,驱车向东南行驶130公里,远离重工业城市的喧嚣和深霾,青草绿树的清新扑面而来。慵懒的山鸡在公路上大摇大摆地散步,无视汽车的来回穿梭,司机赶忙刹车,静待这些精灵从眼前步入安全地带。和顺县马坊乡副乡长范新国说:“318省道过了榆次城区,野生动物就开始多了起来。过去,路人巴不得撞死几只山鸡回去烹饪,现在的人对待野生动物真是文明多了。”
“我们这儿的气温比城市里低10℃,山清水秀空气优,为啥还要去城市呢?”范新国告诉记者,森林覆盖率达到46%的马坊,在自然生态方面一直如此自信。
人总是矛盾的。人热爱自然,把自然当作宝,但人与自然之间,有时也会产生冲突:华北豹就在此地的深山中生存,当它们饥饿难耐时,会无奈地扑向散养的家畜;然而,捕获家畜简单,躲避人类就太难了。不时有这样的例子:愤怒的村民将农药洒在被咬死的牛羊身上,等豹子归来进食……这个陷阱,几乎百发百中。“现在人类进步了,基本不愿去毒豹子,但在‘一夜致贫’的危机面前,谁也难保不会丧失理智。”范新国说。
去年,北师大和民间动物保护团队猫科动物保护联盟合作的华北豹调查项目进驻马坊。“在前期宣传中,我们发现当地村民对豹子的心态很复杂。他们习惯勇猛、睿智和敏捷的豹子伴在身边,并称之为‘老豹’;可他们又因家畜的伤亡厌恶豹子,让我们把豹子都赶走。”猫盟豹项目的负责人宋大昭坦言。
范新国和科研人员一起,劝说村民理解并接受这个项目。从2000年起就开始分管乡林业工作的他有两方面的考虑:短期看,确定了豹子经常出没的山头,就可以劝村民放牧时规避该山头,避免脱贫村民返贫,维护地方的稳定;长期看,生态是并不富裕的马坊人最宝贵的财富,豹子这种对环境最为敏感的顶级物种若能保存,无疑可以让生态名片更加响亮,吸引远近资本更多的目光。
午饭后,范新国带着记者来到老魏的家:一排小平房,略显破旧,却是有车一族。老魏种了一辈子的地,去年,当猫盟找到他,请他当“老豹子队”队长,他一开始很犹豫,觉得科研的事情农民肯定干不了,后来知道只是为红外相机更换电池和SD卡,这才答应了下来。“从小听长辈讲老豹的故事,很有兴趣保护它们。而且我农闲时经常爬山,对地形熟悉,也远远地瞧见过豹子,听过它们的吼声。至于30公里设置14个点位之类的辛苦,我根本不怕。”老魏说。
老魏的妻子冯大姐也特别支持“老豹子队”的工作。“保护豹子是好事啊,乡里现在都知道,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猫盟现在只给他500元/月的补贴,可我还是动员着他买了一辆2万元的国产二手越野车,方便。要是到远的山头,我不放心就和他一起去,给彼此壮壮胆。”她说。
“隔着半个月,我会去各个机位检查一下红外相机的状态,每次103号相机都能拍到新的豹子画面。走,带你到孟岩沟山头,一定又拍到了豹子。”老魏拉着范新国和记者一起去追豹子。
“把路弄好,豹子就危险了”
“换完14个点至少要3天时间,我尽量缩短路程。坐稳了,带你抄近路。”老魏驾车直接冲上了陡峭的山坡,顺着砍柴人走过的老土路前行。车轱辘印非常整齐,估计只有老魏敢这么走。
这是一片由沙棘、辽东栎、油松所组成的针阔混交林。道路变得越来越窄,只能下车步行,距离103机位还有2公里。剩下的路程异常难行,脚下无道路印记,只有厚厚的枝叶和千奇百怪的蘑菇;胸部以上全是带刺的树枝,只能弯腰通过;前方还横卧着多棵枯木挡路。
“为何不把路修得好些,至少头顶的枝条总可以拽断吧?”记者问。
“这样难以进入才好,要是路弄好了,人进得多了,豹子不就更危险了吗?”范新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临行前,多位专业人士建议记者备齐防护野兽的装备,没有装备千万别出车门。山西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太原动物园副主任卫泽珍便是其中之一。从1985年到2009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15次成功对野生华北豹进行救助。
他的右脸上,至今留着一道爪痕。
2002年盛夏,山西翼城县有一只金钱豹因结肠穿孔误入县城,后被人群赶到一处三面环山的“绝境”,在树下躺着。当时围观群众达四五千人。如不及时救护,豹子和群众都有危险。他和搭档想靠近些麻醉华北豹,到距离几十米处,可能搭档没见过豹,被吓得突然往回跑,这刺激了华北豹,它也迅速起身,冲着人群走来。好在它没有发动进攻,而是钻进了西面半山坡上的废弃窑洞中。
见豹子久久不出来,卫泽珍决定从山顶吊下渔网封住洞口。洞里光线极暗,卫泽珍什么也看不见,可埋伏在暗处的豹子却将卫泽珍看得一清二楚,就在他靠近准备操作时,豹爪横扫过来,先扫到了渔网,接着扫到了他的面部,卫泽珍的脸上顿时开了数厘米深的口子,血流不止。他忍住疼痛,趁着豹爪被渔网锁住的良机,成功将豹子麻醉。
“这没什么。如果不是眼镜挡了一下,失去的可能是右眼了。”卫泽珍说他不恨豹子,却对抓他的豹子心存愧疚,因为野生华北豹不愿配合治疗,用爪子直接抓开手术后的伤口,那只豹子最终难逃厄运。他很明确地告诉记者:“曾经,豹子就是这里毫无争议的王者。可当人类走近后,豹子肯定是弱者,它们其实更需要人们的帮助和呵护。”
老魏也听过卫泽珍被豹子弄伤的故事,可他仍然觉得没必要带防护装备。“一般,除非是出生不久的豹子、生病的豹子或无比饥饿的豹子,它们和人的距离保持在数公里以上,它们对周边环境非常敏感。有一次,我发现就在换SD卡没多久,红外相机就捕捉到豹子‘戏耍’该相机的视频。很明显,豹子远远地注视着我们所做的一切,而又不愿意和我们产生什么交集。”老魏一直坚信,豹子伤人只是极小概率事件。
沿着陡峭的山脊向上攀登,眼前突然变得开阔起来,地面上已能看到阳光的直射。“山脊、开阔、视线好,我们已经到了豹子理想的生存区域。”范新国说。
“有豹子,快来看。”老魏兴奋地喊。
只见他身旁的一棵树上,在与人膝盖平齐的位置,绑着一个红外相机,跟树皮颜色一样,极为隐蔽。据了解,这一方面是防止盗猎者破坏,一方面也是怕放牧村民拿回家当玩具。
在相机旁,范新国还发现了几处疑似豹子的粪便,这可难得一见。但由于规格较小,且未在粪便旁发现豹子排便时经常由后腿刨地留下的爪痕,因此怀疑是豹猫的粪便。
华北豹是最有希望被拯救的大猫
目前在和顺及周边地区,共有70余台红外相机同时工作。“作为民间团体,我们更多地关注华北豹的个体,目前,我们已经通过视频初步掌握了华北豹的一些生活习性:华北豹喜欢独来独往,中午和下半夜则是休息时间,常在上半夜或凌晨、傍晚出没,于林中往返游荡。而华北豹的捕猎技巧充分证明其‘超级杀手’的称号:既会游泳,又善于跳跃和攀爬;既凶猛充满爆发力,又隐忍坚强极具灵性。”宋大昭说。
对于没什么反抗能力的狍子和有反抗能力的野猪,华北豹会采取不同的捕猎方式。红外相机拍摄的视频显示,华北豹经常潜伏在水源上方的山坡上,发现狍子来饮水后,它利用灌木丛和体色斑点的掩护,拼命地压低身体,尾巴低垂,紧贴地面从侧后方慢慢接近,抵达攻击距离后,一跃而出咬住猎物咽喉,一击必杀,突袭得手。而捕食野猪,则采取隐忍消耗的方式,跟随野猪群行动,伺机捕猎未成年或是掉队的野猪。
红外相机还拍摄过很多意外的画面:人们常说豹子有领地观念,雌性领地可能超过30平方公里,雄性则可能超过100平方公里,两只成年雄豹通常不可能在一起活动,可相机也拍到过同一区域短时间内出现两只雄豹一起活动;雌性为了让小豹顺利过冬一般春季产仔,却也拍到冬天雌豹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小豹在雪地里游走的画面。
当然,也有很难拍到的。“一般认为,华北豹会将山洞或岩洞作为巢穴。我们暂时没拍到巢穴,实在太难接近了。”宋大昭说。
关于华北豹,仍有大量的未解之谜。而解开这些谜底的前提,便是华北豹能长久地留存。有不少人怀疑,山西这个以煤矿为名片的省份很难留住华北豹。
“事实上,根据各地的报告,我们推断,现在山西华北豹种群有了不断增加的趋势。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关键在于山西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上的努力。”山西省林业厅保护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西西有吕梁、东有太行,这两条古老而延续的山脉为山西提供了优质的天然林资源,也为华北豹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充足的猎物。
从1998年开始,山西毫不松动地执行国家天然林停采战略;再加上从“十五”开始,山西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的投资从76亿元不断提升至“十二五”末的616亿元,全省森林覆盖率从“十五”的13%提升至“十三五”末的20%;累计建成了45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举措都为野生动物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机会。
与此同时,山西林业部门也积极委托第三方科研院所进行华北豹种群摸查。山西沃成生态环境研究所主任周哲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对山西15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红外相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他们已做出了一张华北豹在山西的分布可能性模型图。下一步,他们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华北豹数据库。“由于豹粪、豹毛极难寻找,我们更多采取花纹识别的方式。豹子身上的花纹和人的一样,每只都有所不同。我们把豹子的身体分为头部,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尾部等6个区域,将不同区域的花纹进行截取、留存以及识别。”他说。
此外,山西省林业厅正积极制定山西版本的“动物肇事补偿方案”。“说实话,这个方案很难做。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动物肇事赔偿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各试点地区的标准也五花八门,亟需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形成一套规范,以利于下级林业部门参考。”保护处负责人说。
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所长时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目前,对华北豹的保护还应先从本底调查着手,切不可盲目上马保护项目。“我们是做过一些调查,大致知道了分布区域。但华北豹的准确种群数量我们尚未掌握,而且这些分布区域哪些是繁殖栖息地,哪些是扩散栖息地,哪些是潜在栖息地,哪些又是可恢复栖息地,我们尚不清楚。我们知道了威胁,却不了解威胁因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保护?要知道,保护其实也是一种干涉,不当的保护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会对华北豹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灾难影响。除了继续保护森林、建立保护区等抢救性措施,其他措施都应该慎之又慎。”他说,“至少,在大型猫科动物的拯救形势一片黯淡的情况下,华北豹由于分布范围相对较广、适应能力相对更强,应该是最有希望被拯救的濒危大型猫科动物。”
专家访谈
亟需启动华北豹专项调查
——访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
华北豹:华北生态环境标杆
文汇报:华北豹是金钱豹吗?它和东北豹、雪豹、美洲豹以及非洲草原的豹子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姜广顺:对金钱豹亚种的划分曾有争议,但目前学界主要采用9个亚种的划分,华北豹和东北豹是2个不同亚种。东北豹由于长期在猎物稀少雪地生存,体型大,毛长(特别是腹部),领地面积大,活动范围也更大。
而金钱豹、雪豹和美洲豹则是3个不同的物种。至于和非洲亲戚的关系,非洲花豹和华北豹是金钱豹的不同亚种,是近亲;非洲猎豹则是不同的物种,是远亲。金钱豹和猎豹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金钱豹的爪和大部分猫科动物一样,可以完全缩回脚掌内;猎豹在进化中为了追求速度,爪是伸出脚掌外的,在奔跑中犹如鞋钉一般。
文汇报:如何看待华北豹保护的意义?
姜广顺:在华北豹生活的地区,它几乎没有天敌,是当地的顶级旗舰物种。作为生态系统里最高级的捕食者,它扮演着调节猎物种群、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对栖息地的破坏也极为敏感。它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着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好坏。如果它在,这个区域还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森林”;如果消失,则意味着生态环境功能的丧失或崩溃。
文汇报:目前,华北豹的生存状况如何?它的生存面临着哪些威胁?
姜广顺:华北豹的生存至少需要
足够面积的栖息地、充足的猎物等条件。由于1998年天保工程等环保项目的启动,栖息地恢复效果明显,应该说,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相比,豹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分布区域也更广,它的种群恢复是有希望的。但是华北豹所生活的华北地区,也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历史上,人向前进,自然后退,华北豹的栖息地不断减少,质量也在降低,华北豹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由于缺乏华北豹的专项调查和栖息地质量评估,所以很难判断哪种威胁影响更大。但一般认为,华北豹生存面临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林业发展转型、农药使用以及生态意识薄弱等问题。具体的威胁因子,需要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确定。
保护应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文汇报:为何您选择在山西开展华北豹的调研和保护?
姜广顺:从历史上和现实分布区的了解来说,山西很可能是华北豹核心种群所在地。如果山西的华北豹保护不周,周边区域的华北豹小种群会因为基因交换机会的丧失,而迅速消失。
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普查中,山西是华北豹种群数量最多的省区。从种群扩散来说,山西处于华北豹分布区域的中心位置。周围宁夏、陕西、河南、河北等省区的华北豹种群很可能与山西种群具有紧密的交流。近10余年,无论是山西西部的吕梁山区、还是东部的太行山区,森林植被均处于一个好的恢复趋势之中,有着较为完整的森林景观,这对华北豹在山西种群的恢复是一个利好。
文汇报:华北豹保护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对于“尽快架设生态廊道防止华北豹栖息地碎片化”的呼声,您怎么看?
姜广顺:目前对华北豹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十分匮乏,仅限于区域性、分段的初步种群调查和评估。由于华北豹的活动范围很大,很难全面掌握它的种群数量。目前亟需进行一次大尺度协同调查,在大的景观层次掌握华北豹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好首先启动山西华北豹调查和研究,以山西省为龙头,然后多省协作,或者至少在山西进行全省性的调查。有了调查结果和科学依据,便可进行种群和栖息地的保护规划。
山西在前些年于晋东南太行山脉等金钱豹可能活动的地区,建立了6个保护区组成的保护区群,这种抢救性保护措施,还是值得做的,也是比较及时的。在华北豹保护上,很多人心情迫切,他们呼吁通过“架设生态廊道”,将华北豹小种群所在的栖息地“岛屿”连接起来,将栖息地连成一体,促进基因交流。但我认为,在种群和栖息地本底调查不充分的情况下,保护措施的使用要更加谨慎。比如,华北豹分布区中封闭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乡村公路,它能跨过哪些公路?在附近修建一条生态廊道,华北豹会走吗?没有研究,没人知道。所以,科学保护一定要以调查和研究作为前提。
文汇报:东北虎、豹保护工作的哪些经验值得华北豹保护借鉴?
姜广顺:我国东北以及俄罗斯的虎、豹研究开展得较早,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调查力度上,2014-2015年度俄罗斯虎调查项目一次邀请多个科研机构的150多位专家,基层动员人数超过2000人;在监测手段中,东北虎豹种群数量评估运用的红外相机、DNA识别等技术均适用华北豹。不过,雪地足迹识别技术可能无法移植,毕竟华北的雪层和东北相比太薄、太不稳定;由于专门研究猫科动物的专家国内奇缺,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也非常重要,需建立和培养一支涵盖多部门的统一的华北豹研究团队,开展深层研究。
此外,华北豹分布范围很大,涉及多个县、市、省,局限性的“小打小闹”必定难以起效,鉴于华北豹保护的意义,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建立一套科学的保护规划,将华北豹的保护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文汇报:华北豹种群超过多少只才能稳定繁衍?
姜广顺:稳定种群是指可生存、可自我维持、可长期稳定繁衍的种群。它有几个指标:数量不衰减、基因不衰减、不超过环境容纳量。有研究表明,东北虎数量超过100只才可自我维持,但华北豹至今未做过研究,自然也不可能得出稳定种群的判别标准。(记者 赵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