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浙江省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契机,切实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政治担当,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工作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全面构建五级林长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志”“质”“治”“智”“致”的林长工作格局,不断开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锚定先行目标,树牢林长之“志”。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目标定位,引导各级林长切实履职尽责,牢固树立林长之“志”。一是形成高位引领推动林长制的新格局。省两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湿地资源目标责任,并在全省范围内创新推行林区警长制,设立各级林长43310名。二是擘画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的新定位。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林业政策文件,部署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战略,为全省林业发展把舵定向,推动浙江省林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三是展现林业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作为。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把林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题中之义。国家林草局专门印发文件支持浙江省打造林业共同富裕示范区。
聚焦重点任务,提升林长之“质”。以提升林业建设的质量效益为重点,统筹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林长之“质”。一是深入实施森林扩面提质行动。持续开展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完成年度造林任务44.54万亩。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森林质量提升218万亩。启动新一轮“一村万树”五年行动,建设示范村266个。二是大力推进林业兴林富民行动。加快推进五大千亿主导产业发展,推进“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行动示范基地建设,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超5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省农民13%的收入来自林业,林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19%,部分重点山区县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自林业。三是全力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战”。狠抓疫木“清零”,全省共除治疫情面积815万亩,清理病死松树737万株,除治力度为30年防治历史之最,有效扭转了疫情蔓延势头。全省疫情发生面积减少36万亩,病死树数量减少127万株,30年来首次实现了疫情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双下降”。
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林长之“治”。以林长制为牵引,加快完善林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巩固提升林长“治”的成效。一是健全完善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积极协调争取省财政等部门支持,进一步完善森林质量财政奖惩办法,加大森林质量奖惩力度。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开展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全年兑现财政奖补资金20多亿元。二是探索实施林地占补平衡管理机制。经省政府同意,印发《浙江省实施林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通知》,并被国家林草局列为林地占补平衡管理试点。三是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金融改革,开展森林碳汇价值质押贷款,推广林权抵押贷款,2021年全省林权抵押贷款发生额53.32亿元、余额101.08亿元。创新推广森林保险新险种,2021年全省森林保险投保面积4864万亩(不含宁波)。
强化数字赋能,深化林长之“智”。充分发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优势,全面深化林长之“智”,为全面推行林长制数字赋能。一是实现“一张图”的林业资源数据归集。以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基础,全面推进林地审批、林木采伐、国土绿化、森林病虫害等资源数据“落地上图”,汇聚全省1580万个林业图斑,打造林业“一张图”。二是打造“一体化”的林长制应用场景。围绕“一域一方案、一长一清单、一事一闭环、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核”的“五个一”管理模式,打造全方位林长制应用场景。三是完善“一网通”的业务协同体系。突出解决森林督查、森林防火等重难点问题,与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分别共建“生态环境问题发现·督察在线”应用场景、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平台。
切实履职尽责,彰显林长之“致”。充分发挥各级林长的“头雁效应”,形成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一是带头谋划林业工作。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省长王浩双挂帅担任省总林长,并主持召开省级第一次总林长会议,研究部署推进林长制工作,为全省作出示范表率,带动市县各级林长层层召开总林长会议或林业工作会议。二是带头开展巡林督查。省两办下发文件,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开展一次以上的巡林督查工作,推动林业重点工作落实。去年以来,县级以上总林长先后就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作出指示批示300多次、开展调研巡林200多次。三是带头破解发展难题。针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国家林草局反馈浙江省涉林造地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建立省领导联系督导机制,有力推进涉林造地问题的彻底整改。去年以来,全省共排查出问题项目1560个,涉及面积4.71万亩,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7万亩。
来源:浙江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