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12月25日讯 12月20日,海珠湿地与广东工业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湿地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实验室”,该实验室将结合地表水、土壤、空气等生态修复和湿地管理系统工程,共同开展一系列海珠湿地生态保护技术支持、科研监测与学术交流、重大科研课题联合申报及科普教育等事宜、实验室的成立将进一步发挥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和海珠湿地的各自优势,推进“湿地+科研”,研究城市与湿地协同发展机理,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和生态安全提供长足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而在12月18日举行、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论坛上,400余名来自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和代表,围绕海珠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湿地保护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达成共识,共同发表《生态湾区,无界湿地——海珠·湿地宣言》,携手探索人与自然湿地的和谐发展之路。
建设世界级湾区,离不开高质量生态环境的支撑。海珠湿地充分发挥其在城市防洪蓄涝、调节水位、保持珍贵的地表水、维系珠江水文平衡和生态系统安全,以及保育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是粤港澳大湾区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修复先进理念做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生物系统,海珠湿地可收纳约200万立方米雨水,起到了“海绵城市”的功能作用,令辖区东南部内涝现象大大缓解;它又是一个水质净化器,湿地内水质基本从V类提升到III类,部分指标达到II类水质标准,由于湿地内39条河涌与珠江相通,也有效净化了珠江水质;同时,它还是一个城市大氧吧,使湿地附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常现个位数,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海珠湿地典型的岭南热带果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是在三角洲河涌水动力驱动条件下,融合原住民合理排水、灌水、利水、用水、调水的水智慧及岭南林-果-农-渔复合经营的生态智慧,是在“自然-人工”二元要素驱动下,发育形成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今这份遗产不仅被完整保存,还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巩固和优化。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在生态智慧和农业智慧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自然教育理念,开发出系列面向中小学和高校的特色自然课程和户外知识竞赛活动。
除了为教育搭建了一个与自然相互交流融合的平台,在文化、生态旅游等方面,海珠湿地也积极探索,通过打造文化主题功能馆,开展龙船、粤剧、广绣、岭南书画等丰富多彩的岭南民俗文化活动,还开展无痕徒步湿地、自然定向探索、城市农耕等自然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挖掘海珠湿地的自然资源、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和发展,今年年初,海珠湿地与腾讯云公司合作启动“智慧湿地”项目,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模式,为湿地赋能,从湿地管理、游客服务、到生态修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湿地文旅文创等方面为海珠湿地提供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提升湿地公园数字化管理水平,为生态科研数据打造全面互通的数据化平台。
据介绍,作为贯通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廊道的纽带,2021年,海珠湿地将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绿色发展动能,继续促成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深层次、多元化结合,激活、放大湾区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延拓湿地功能,彰显湿地综合效应,搭建绿色发展桥梁。(广东省林业局)
来源:广东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