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储备、强化激励举措,持续建强林业人才队伍,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绿色引擎”,为林区共同富裕蓄力赋能。
归口管理 创建“遂昌模式”
遂昌全县森林面积318.11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总面积达230.36万亩,森林覆盖率83.51%,位居浙江省前列。
遂昌神龙谷国家森林公园 浙江省林业局供图
资源禀赋得天独厚,遂昌却面临“林业职能重叠、弱化”等问题。
立足发展所需、改革所向,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遂昌县在2023年通过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涉及的林业具体事务由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承担,将乡镇林业站、林场等涉林事业单位划归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统筹管理,建立遂昌特色的归口管理模式。
理顺机制体制的同时,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特别针对近5年内47%的人员退休、队伍老化、新老断层等问题,2023年以来,共招引青年干部24人,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从55岁降至48岁。
组团服务 深耕绿色经济
连日的高温炙烤,让遂昌县金竹镇叶村的涂水金焦急万分。今年村里的合作社油茶套种三叶青达到200亩,在高温下,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就在涂水金担心遭受损失的时候,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的谢永水和他的同事们来了,指导他侧方遮阴,并停止中耕除草、施肥等农事生产活动,同时剪除灼伤的叶片和日灼严重的枝条,减少水分蒸发。
一系列措施让涂水金安心不少。他算了一笔账:“我们从前年开始油茶套种三叶青,每亩油茶卖茶籽差不多1800元,三叶青平均每年每亩收入1万元左右。我们合作社有200亩,你算算会有多少收入?”他笑着说,“林业中心的专家经常来指导,是我们发展的最大靠山!”
遂昌县创新林长服务机制,组建以1个林业高级工程师带1个团队服务1个乡镇的“1+1+1”服务团队。目前,全县共有24支技术林长服务团队、116名成员为全县20个乡镇(街道)和4个国有林场提供技术服务。
激活队伍 搭建人才“储能站”
这几天,巫仙斌提任桂洋林场副场长。除了他自己,作为巫仙斌同科室的正高级工程师翁益明也格外高兴,因为翁益明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巫仙斌的师傅。
从去年开始,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通过“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会带训、以训促学”等培养模式,充实在职干部技能。
“我们为刚入职的或是从其他岗位转来、非林业专业的年轻员工都找了个师傅。”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林业系统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森林医生’称号获得者,让这些人成为师傅,把好经验好方法传下去。”
同时,遂昌县还巧借外部力量,与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科院等建立县校合作,加大林业科技人才培育力度,鼓励干部职工开展林业产业新技术、新方法研发与应用。目前,累计有60余人获得省级科技兴林奖。
深厚的林业底蕴,还在遂昌孕育了一批“土专家”。徐胡德种植黄精的技艺非常了得。他无私地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群众,带着大家一起种植黄精,并且成立了遂昌远志黄精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开发模式。
勇当“排头兵” 拓宽绿色共富路
2023年,全县完成油茶保供任务2.02万亩,完成率124%,位居全省前列。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0.9万亩,实现年产值1.3亿元,累计带动1.5万余名林农实现人均增收3万元。
遂昌林业激活干部队伍“大胆干”。在经济开发区投资3.34亿元,建设竹产业共富产业园,有效破解毛竹初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消防和环保难题,推动竹产业从源头到深加工全链条转型升级。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加工毛竹30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
下一步,遂昌县将实施特色产业“多元添富”工程,加快推进箬叶(长粽)共富项目、油茶产业提升工程和林下中药材高效复合经营基地建设,打造3个千亩示范基地,以共富工坊的形式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林农增收共富新场景。(柯宗 赵希元)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