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全面推行林长制之“林长+”用绿

来源: 时间:2023-10-24 10:50:25 浏览次数:

守山守水不守穷 荒坡荒山变金山

金秋十月,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亚湖软籽石榴基地,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石榴园沿着山坡铺开,直至远处波光粼粼的丹江口水库。

“曾经,我的家乡就在水库腹地。”基地负责人梅发德望着水库感叹。今年60岁的他,是淅川移民的第一代人,也是淅川种植软籽石榴的第一代人。他和许多淅川人的命运,已经与丹江口水库紧紧相连。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清澈的丹江水从崇山峻岭中婉转迂回,去缓解京津和华北地区的水源匮乏。

从1959年开始,为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先后5次移民,共搬迁36.8万人。特别是2010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大坝加高,为守护一库碧水,16.5万淅川人泪别桑梓,远迁他乡;淅川县政府壮士断腕般关停380多家污染企业。

转产转业 林果从“零”开始

梅发德的家乡香花镇西岗村地处丹江口水库腹地,当地人曾以种植辣椒为生,但化肥随雨水流入丹江,污染了水源。于是,淅川县大面积减少这类农作物种植。

既要保水质,又想保收入,出路何在?

2013年3月,淅川县出台扶持生态产业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软籽石榴、金银花等产业。梅发德立马抓住这个机遇,投资在荒山荒坡上建起600多亩的九重镇丹亚湖软籽石榴基地。

把软籽石榴作为淅川的主导产业,既有天然的优越条件,又有独特的市场优势。梅发德说:“收成好时,一年能挣100万元。”

好山好水育好果。淅川县林果中心主任刘德伟说:“适宜的纬度、充足的光照,加上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优质水源,淅川的软籽石榴果形、果色、果肉俱佳,深受市场认可。”

目前,淅川县石榴产业发展近5万亩,九重镇的仁和康源、老城豫淅红、盛湾镇的丹圣源……软籽石榴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千亩以上8个、500亩以上的基地46个。在全国软籽石榴博览会,淅川软籽石榴先后斩获12个金奖、10个银奖、4个全国优秀基地称号。

淅川另一家本土企业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闫虎城同样抓住了机遇,开始绿色有机肥料的研发。

“县财政每年都购买有机肥料,提供给淅川各个林果基地。一方面从源头控制污染,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林果质量。”闫虎城说。

不但要做好肥料,还要带动更多的人发展有机林果。2012年,闫虎城承包3000多亩荒山发展黄金梨。

“一个黄金梨可以卖到38元。”经过几年探索,源科生物黄金梨形成了独特的标识特性及口感,平均单果重350克,含糖量可达14.7%,受到市场青睐。在闫虎城的示范下,黄金梨基地规模越来越大,并带动周边5个村的百姓一起发展。

软籽石榴、黄金梨是淅川林果发展的缩影。

淅川县政府党组副书记罗建伟介绍,按照“一乡一品”思路,全县已发展林果23万亩,初步形成了盛湾镇、九重镇的软籽石榴产业,毛堂乡茶叶和黄金梨产业,老城镇和滔河乡杏李产业,大石桥乡大樱桃产业和仓房镇柑橘产业,山区群众40%的收入来自林果业,有10万人因此致富。

政府“买单” 企业轻装前行

“这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是政府免费给安装的。”丹圣源石榴公司负责人姚岗拿起手机,进入“水肥一体化”小程序,选择需要浇灌的区域,点击“开始”,一瞬间,储存在水箱中的有机肥顺着管道滴灌到每株石榴树下。

“政府不但给买了林业保险、打了水井,每年还给基地补贴有机肥,搞好配套服务。”梅发德说。

政府大力扶持让企业信心十足。“水、电、路、网全部配套到位,服务跟着产业走。”淅川县县长王兴勇说,“为促进石榴、杏李等生态林果产业健康发展,淅川县不断为产业发展谋篇布局。”

“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出台《淅川县林果产业管理补助办法》《淅川县标准化示范园补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明确了奖补办法,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县财政兑现林业生态产业资金9000多万元,重点扶持软籽石榴、杏李等特色林果项目。”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说。

淅川成立了林果发展中心,建立林业信息、网络、专家服务平台,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发挥林业科技特派员作用,向果农传授特色林果栽培、管护等技术,破解林业生产技术难题;培养县、乡、村、户四级林果技术明白人1000余名,广泛开展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

整合使用“淅有山川”品牌。构建县、乡、村三级销售服务体系,线上与京东、橙心优选等电商平台开展战略合作,线下积极对接全国各地客商,拓宽增收渠道,提升产地品牌价值。

同时,创新推行“三权分置”、保底分红、资产收益模式。“采取这种模式,在老城与河南豫淅红公司合作,快速发展软籽石榴0.5万余亩,亩均效益1.5万元左右,3年挂果后农户亩均保底收益3000元。”县林果发展中心副主任葛玉顶说。

“林长+” 破瓶颈解难题

在盛湾镇丹圣源石榴基地,石榴树树干上嫁接改良的痕迹清晰可见。“这是为了提高石榴品质。”盛湾镇镇长、乡级林长周江涛说。

“以‘林长+’为推动,带头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天坤说。

“过去,有公司在我们这承包近百亩地种冬桃,因为管理不善,3年没效益,如果砍了老百姓会受损失。我是村支书也是林长,我不能不管。”金河镇蒿坪村支部书记、村级林长杨豪说,他带头把老百姓的地流转回来,和其他两个村干部一起自掏腰包20多万元,把近百亩的冬桃嫁接上蜂糖李。

“冬桃的根系很深,嫁接后3年就可以挂果。这是县林果中心特派技术员实地查看后给的建议。”杨豪期待着明年的好收成,“身为林长,更要发挥领头羊作用,老百姓看不见希望,谁也不敢干。”

中原地区的石榴要比云南上市晚。在最早发展软籽石榴产业的盛湾镇,“为延长软籽石榴的储存时间,便于错峰销售,近两年,政府配合企业,建设了保鲜库和半自动化分拣车间。”周江涛说,“现在,春节也能吃到淅川的软籽石榴。”

科技一小步,生产一大步。为推进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全县已打造精品化示范园14个,建设标准化果园8.2万亩,建成76个保鲜库,库容达4.6万吨。

2022年,淅川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涌现亿元以上的乡镇2个、千万元以上的村庄8个,基本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户均1亩果园,山区群众依靠林果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2021年,作为全国水利移民第一大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淅川县实现了脱贫摘帽。

“有水不能养鱼,有山不能放牧,有矿不能开发。水源地群众为保水质作出了牺牲。”南阳市委常委、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但这种牺牲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山青了、水绿了,淅川人守山守水,但不守穷。”(徐凡 周桃龙 吕苏伟)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