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内环京津、外沿渤海,是京津重要生态屏障。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70年代前,京津周边地区原有森林和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十分严重。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之后,河北省三北防护林工程随即启动实施。
2000年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沙尘天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01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开始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启动实施。
河北省三北防护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开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近日,笔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环京津生态防护体系框架形成
7月20日,位于张家口市沽源县境内的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带着女儿不停地拍照,自然美景和各种鸟类让她们大开眼界。
“6月下旬,我们拍到了蓑羽鹤育雏的影像,这是全省首次拍到蓑羽鹤繁殖育雏的影像,表明闪电河湿地生态越来越好。”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聂明说。
离开湿地公园,驱车行驶在沽源县长梁乡坝头一带,只见山高林密,原始次生林及人工栽植的华北落叶松一眼望不到边。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多年来,县里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在坝头沿线建成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沿坝绿化带,被誉为“塞北绿色长城”。
目前,沽源全年大风日数、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空气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效承担起为首都阻沙源、涵水源的任务。
沽源的变化,是河北大力开展三北防护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的典型代表。
河北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是土地沙化敏感地区。1978年—2020年,全省累计完成三北防护林造林4087.5万亩,省级以上投资27.7亿元,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01%提高到35.56%,森林蓄积量由0.37亿立方米增加到1.18亿立方米,环卫京津的生态防护体系框架初步形成。2001年—2021年,全省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林业建设任务2667.7万亩,省级以上投资74.6亿元。
张承两地由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
8月的塞罕坝,绿意盎然。多树种、多层次的复合式森林结构,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健康、稳定。
在塞罕坝,几代人艰苦奋斗让原本的荒漠变成林海。塞罕坝机械林场先后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和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人们持续创新治沙模式,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草灌乔结合、封飞造并举,科学设计、系统治理、循序渐进,科学防沙治沙。
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当地积极培育沙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大力推广落叶松沙棘混交、沙棘带状种植等治沙新模式,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多年来,河北各地在防沙治沙中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防沙治沙省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中,河北连续3次被评为实绩突出省份。全国沙化土地历次监测结果显示,河北沙化土地面积已连续4个监测周期实现缩减,2022年全省沙化土地面积为3011万亩,比1999年减少738万亩。张家口、承德两地空气质量、水库水质明显好转,已由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
2023年,“双重”任务102.11万亩
根据《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河北36个县(市、区)被纳入北方防沙带工程规划,涉及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邯郸及雄安新区。
河北将北方防沙带工程分解为张承坝上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太行山(河北)生态综合治理、雄安新区森林城市建设及白洋淀生态综合治理4个项目,并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区位功能、生态空间,研究谋划了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燕山生态屏障、太行山生态屏障、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建设五大重点工程项目。
河北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河北将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完成“双重”任务102.11万亩。当前,河北正以县为单位谋划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省林草局已制定了《关于科学开展灌木林地造林绿化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营造混交林工作的指导意见》,全省将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加大乡土树种推广使用力度,构建结构多元、系统稳定、综合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并重点探索推广“郝氏造林法”等容器苗造林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造林质量,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姚伟强)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