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方案提出,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统领,健全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定格、定人、定责、定图”,着力打通乡镇、村(社区)两级和森林经营单位等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形成预防为主、防灭一体、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筑牢森林防火屏障,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5‰以内,为全国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探索“安徽经验”。
方案明确了5项主要任务。
一是划定森林防火网格。结合各级林长责任区,划定省、市、县、乡、村五级森林防火网格,特别是结合生态区位、资源特点及防火任务,科学划分村级森林防火网格。建成全省森林防火信息化系统,强化网格管理基础数据集成与运用。在林长责任区域的显著位置设置公示牌,公布网格管理人员姓名、区域概况、职责任务和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增强网格管火功能。压实林长巡林责任,落实省级林长半年巡林、市级林长季度巡林、县级林长双月巡林、乡级林长每月巡林、村级林长半月巡林制度。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个清单”,清单化、闭环式推进问题整改销号。加强联防联控,建立毗邻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做到监测信息互通、物资装备互用、基础设施共建、人员力量互补,实现“无火共防、有火共扑”。严格野外用火审批,建立违法违规用火行为有奖举报制度,林业、公安和属地网格联合打击违法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发挥“林长+检察长”机制作用。
三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构建全省森林防火大数据平台,汇集各级网格基础数据。强化智慧监测,加强人为活动频繁、重要设施周边、火情易发多发等区域的视频监控体系建设。
四是建设林火阻隔系统。科学布设防火隔离带,加快火情易发多发区域林相更新改造,持续降低林缘等重点区域可燃物载量。有序开展防火道路与农村公路共建。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加快蓄水池、取水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储备动态监管。
五是提升火情处置能力。强化防扑火队伍建设,优化现有省地共建专业防扑火队伍结构,加强省级机动专业力量建设,实现区域联动、高效响应。开展网格、重点林区物资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切合需求的教学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实战化演练和比武竞赛,提升森林防扑火应急处置能力。
方案还就保障措施等提出具体要求,各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分工协作。完善政策保障,统筹资金支持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将森林防火网格化试点省建设纳入全省林长制考核。
近年来,安徽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源头管控,全省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得到显著增强。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森林防火形势,安徽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适时发布总林长令,要求各级林长常态化开展巡林督查,健全完善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十四五”以来,全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受害森林面积持续稳定在历史低位,与“十三五”相比下降超过90%,安徽已连续23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章崇志 陈瑶)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