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是安徽省五大重点林区之一,宜秀区则是安庆的“后花园”。自2017年7月开始试点实施林长制,宜秀区利用山水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围绕“护绿”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围绕“增绿”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围绕“管绿”预防治理森林灾害;围绕“用绿”强化资源多效利用;围绕“活绿”激发林业发展动力,推动林业工作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打造森林康养旅游新名片
宜秀区自然风光旖旎、自古人杰地灵,素有“龙山凤水”“戏曲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宜秀区围绕“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有客”特色,发挥生态优势和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森林康养旅游新名片。以“花”作媒介,举办罗岭镇巨石山景区玉兰花节、大龙山镇梨花节、五横乡郁金香节、杨桥镇荷花节等多项节庆活动,带动森林康养旅游。以“果”出精品,突出“一乡一品”发展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五横杨梅—茶叶、罗岭柑橘(红美人)—葡萄、杨桥蓝莓—柑橘、大龙山黄花梨—枇杷、白泽湖苹果梨—黄桃五大特色产业板块,吸引市民休闲采摘。以“景”搭舞台,借助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优势,以巨石山景区为核心,将鲍冲湖、乌龙溪、石树、花溪茶谷、龙湫池以及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通过点线相连,构成山水林城画卷,打造森林康养旅游精品线路。以“人”为名片,依托名人故居等,为森林康养旅游注入人文元素、红色元素,丰富其内涵。
截至目前,全区森林康养旅游接待人数达107万人次,实现收入近2亿元。
助力生态保护与修复
宜秀区北有大龙山,南临长江黄金水道,是安庆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近年来,宜秀区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着力修复滨湖宜城之“肾”,先后实施了菜子湖区湿地、小微湿地和破罡湖岸线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沿引江济淮岸线,打造长江江淮运河生态廊道。着力管护山水林城之“肺”,严防乱砍滥伐、乱侵滥占、乱捕滥猎、乱采滥挖,对林政案件零容忍;在森林防火上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六级包保”和“防打保16条”等措施,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在松材线虫病防控上,贯彻执行五年攻坚计划,确保松材线虫病不蔓延扩散。着力呵护生态宜居之“心”。在涉林重点乡镇,全面实施欧投行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项目;继续推广“青山白化”植被及景观恢复技术省级科技成果,完成“青山白化”区域专项治理并开展“回头看”,对治理区域补缺补差、补植提质。
推进城乡绿化更宜居
宜秀区连年开展“绿化龙山凤水 共享怡人宜秀”活动,把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举措,与美丽乡村建设同规划、共推进。
宜秀区在乡村主干道两侧栽植花卉苗木,添加色块灌木,使乡村道路绿化率超过95%,形成一条条绿色风景带;在村镇周边,通过拆围透绿、拆旧建绿、清杂复绿、见缝插绿等形式,增绿提质,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整修乡村池塘水域,做好河湖绿化,呈现水清岸绿的江南水乡美景;在中心村庄,鼓励村民在房产屋后做到绿化、美化、靓化,并通过评选“生态绿园”“星级庭院”等方式,提高村民爱绿、护绿、植绿的积极性。全区38个森林村庄现已成功创建3个国家森林乡村,中心村庄绿化覆盖率在60%以上,沟渠、道路和片林互连互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乡村生态系统。
科技兴林推动绿色发展
宜秀区始终坚持走科技兴林助力绿色发展的路子,积极深化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战略成果转化,在技术咨询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务实合作,确保科技兴林基础牢、实力强、平台优。
宜秀区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优质乡土柿树种植资源野外调查,完成初选柿树优良单株30株;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签订合作协议,持续推进巨石山森林公园珍稀树种培育与森林康养环境利用项目,完成野生白玉兰培育20亩;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开展竹荪生态栽培推广应用合作。
在技术推广方面,宜秀区建立“一林一技”服务体系,成立技术干部志愿服务队,对应区级林长联系的乡镇(街道),实行包乡镇、包企业,跟踪服务。通过林业科技大讲堂、林业技术干部送科技下乡、林业技术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服务基层群众。(余旭 龙琳)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