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和22日,广州先后在广州市大夫山榕树公园和广州动物园举行活动,展示近年来广州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成绩单。
时隔16年,广州动物园再次成功繁殖马来熊
广州不但生物种类繁多,还有很多“外来朋友”定居并繁衍。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部部长黄志宏博士表示,近年来广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取得多项成绩,时隔16年再次成功繁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马来熊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2021年12月14日,广州动物园马来熊“安安”和“华女”的爱情结晶“动动”诞生,这是时隔16年广州动物园再次成功繁殖马来熊。黄志宏介绍,马来熊野外分布数量极少,截至目前我国圈养的马来熊不超过120只,濒危程度高于大熊猫。“它们本身物种就少,但配对起来却很挑剔,通常要跨园为其寻找相亲对象。”
目前,广州动物园任中国动物园协会马来熊保护一级管理工作组组长单位,创建国内第一个圈养马来熊谱系资料,通过建立马来熊的谱系,协调动物园之间的合作繁殖,圈养马来熊的种群从过去的衰退负增长种群转为正增长的发展种群。受中国动物园协会委托,广州动物园将全国圈养马来熊作为先锋示范物种进行管理。
此外,国内第一本《马来熊饲养管理指南》由广州动物园编写,这是第一本马来熊饲养管理人员面向实际操作的专业书籍,对该物种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消失近60年的飞瀑草在从化再现
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是全国唯一完成2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城市,第一次在2007年,第二次于2017年启动、2019年完成。
在第二次调查中,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457种,新增一种中国新纪录——卡氏伏翼、一种广东省新纪录——黑头鹀,新增广州市新纪录共54种。其中两栖动物新纪录3种,分别是华南雨蛙、布氏泛树蛙和红吸盘棱皮树蛙。爬行动物新纪录5种,分别是白眉腹链蛇、丽纹腹链蛇、坡普腹链蛇、崇安斜鳞蛇和香港后棱蛇。鸟类新纪录达到36种,包括白腹军舰鸟、白尾海雕、青头潜鸭、大滨鹬、中华攀雀、棕腹杜鹃等。兽类新纪录10种,其中翼手目8种,即皮氏菊头蝠、大蹄蝠、中蹄蝠、大棕蝠、山地鼠耳蝠、尼泊尔鼠耳蝠、长指鼠耳蝠、大足鼠耳蝠;食肉目1种,即斑林狸;啮齿目1种,即卡氏小鼠。
植物方面,第二次调查记录到广州市维管植物231科1366属3516种,种类较第一次调查明显增多。其中,117种植物在广州市有新分布,消失近60年的飞瀑草在从化地区重新被发现。
积极开展动物野化放归研究
据介绍,广州动物园现有动物约400种近5000头(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列入CITES国际公约附录I保护的物种44种,本土物种133种。目前,园内有繁殖记录的野生动物约121种(含亚种),圈养保育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综合排名为国内城市动物园前3名。近两年,园内繁育各类动物近千只,同时积极开展野化放归研究,促进野外资源恢复。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广州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广州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89个,面积约11万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6个、风景名胜区4个、森林公园58个、湿地公园20个、地质公园1个,面积约11万公顷,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系统性保护,提升了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生态安全。(陈日强)
来源:广东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