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这是23日下午,习近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察看林木长势。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起,语重心长、情深意切。
这是博大深邃的自然情怀,这是一以贯之的绿色牵挂;这是高屋建瓴的发展战略,这是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踏访大山大河、深入林场一线、走进国家公园,10次京外考察每次都谈及生态;在国际舞台、重要会议、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始终念兹在兹。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林草工作关心多、嘱托多,这是林草人的荣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传递出建设生态文明之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战略定位和时代意义;总书记对林草工作的亲切关怀,擘画了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目标任务和科学方法。
国家公园、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个关注点,是中国林草资源高水平保护的着力点,也是中国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共同串联起“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林草答卷。
谋划一大战略统揽全局
——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时强调,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过去这一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社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
参加全国两会、义务植树、青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深刻阐释生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关系。
于林草工作而言,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一脉相通、与高品质生活紧密相连。
这一年,林草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突出体现在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最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是全球生态保护的大事件,彰显了中国对重要生态系统实行大尺度、高水平保护的坚定决心,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深谋远虑。
建设国家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之大者”。2021年,“国家公园”依然是总书记生态行程里的高频词汇。
3月,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的地方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武夷山。总书记通过监测系统察看武夷山浩渺的“绿色海洋”、灵动的自然世界,再次阐释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
6月,在青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政策支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0月,在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后还不到10天,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山东黄河入海口考察,强调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
“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遵循,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已将具有“四最”代表性的区域列入国家公园候选区。下一步,将重点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创建国家公园,黄河口、亚洲象、秦岭等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已经启动。
2021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祖国绿水青山”“守护好自然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要求,林草系统通过不断提高资源保护管理能力,促进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林长制全面推行,紧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湿地保护的第一部法律《湿地保护法》正式出台,以法为盾守护“地球之肾”。调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物种大幅增加,保护分级更加科学。
统筹发展与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和西藏林芝考察时强调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全国林草系统加大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力度,2021年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和损失创历史新低。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林草系统高度重视国家生物安全,启动防控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加强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防控,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夯实基础。
确立一个目标矢志不渝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广西桂林的毛竹山村,一棵800多年的酸枣树郁郁葱葱。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走到这棵树下,看了又看:“我是对这些树龄很长的树,都有敬畏之心。人才活几十年?它已经几百年了。”
带着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谋划现代化远景宏图。
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确立了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目标愿景和战略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谈生态,最根本的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饱含高远的战略智慧、深邃的历史眼光、科学的辩证思维——“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
一年来,我们以此为追求,一幕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瑰丽壮阔,又温馨动人。
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说:“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两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云南大象北上南归” 。
2021年3月起,原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向北迁移。国家林草局和云南省安排人员2.5万多人次,一路护送,精心照料。所到之处,沿途百姓主动避让,对象群糟蹋农作物、破坏房屋等行为表现出极大宽容。8月8日,象群返回其传统栖息地,人象平安。
这幅牵挂人心又浪漫温馨的自然画面,吸引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家媒体报道,社交平台总点击量超过110亿次,向世界呈现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情中国。国际著名大象保护专家Ahimsa评价:“对于亚洲象来说,没有比中国更安全的国家了。”
善待亚洲象只是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71%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全国11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生态护林员,有了稳定收入,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3亿青少年进森林活动正在进行,孩子们拜大自然为师,向动植物学习;一个个森林城市推窗见绿、出门赏景,森林乡村生态旅游红红火火……中华大地上,处处充盈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谐之美。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总书记正带领全党全社会“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扛起一份责任共同富裕
——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百年奋斗的光辉成就,也是面向未来的全新开始。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向了这样一个宏伟目标——“共同富裕”。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005年,也是在浙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成为“两山”理念发源地。
这不仅仅是巧合。
浙江森林覆盖率超过61%,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06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646亿元,林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19%,部分重点山区县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自林业。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是16年来坚持“两山”理念的引领、实践和积淀,浙江具备先行先试实现共同富裕的生态基础,浙江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实现共同富裕的“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也是林草人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
我国集体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60%,集体林区涉及1亿农户、5亿多农民,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落后地区高度重叠,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点地区。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三明沙县听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后强调,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就推动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行“分山到户、均林到人”,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我们推进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对重大改革要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总书记再次为改革指明方向和路径。
国家林草局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班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班,在福建三明等6个市开展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选派干部到试点地区蹲点半年调研指导,深入了解集体林改现状,系统谋划深化林改之策。
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林业金融改革、“林票”“碳票”改革、集体林地地役权制度改革……一系列深化林改的创新之举已显现出生机活力。
统计显示,集体林提供了全国80%的木材和林果等林产品,集体林业带动4000多万农村人口实现就业。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出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真谛。
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曾经黄土裸露、沟壑纵横,“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经过60多年持续植树种草、生态治理,穷山沟变成了“小江南”,林草植被覆盖率近70%。
大地绿起来,生态美起来,百姓富起来。高西沟苹果等特色产业和乡村生态游逐渐兴旺,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51元。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西沟村考察时,称赞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强调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2021年,在贵州、在青海、在西藏……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生态观、发展观、民生观,代表人民心声,顺应人民期待,引领生态美和百姓富同频共振,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
创新一项举措综合施策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山水林田湖草沙怎么摆布,要做好顶层设计,要综合治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
2021年7月,在西藏林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从“山水林田湖”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5字到8字演变的过程,也是对系统治理的认识逐渐深化、理念更加完善、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一年来,“系统治理”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过山川湖海,引领着生态治理走向更系统、更科学。
2月,在贵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3月,在福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4月,在广西——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5月,在河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
10月,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
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引领我们不断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出发,寻求生态保护修复新的治理之道。
“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富含辩证思维的系统观、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系统治理、怎样进行系统治理等一系列战略问题。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家林草局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合理布局绿化空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不断增加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2021年6月,国家林草局启动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将过去对单一生态系统的分开监测,转变为对林草沙湿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监测与评价。通过综合监测挖掘整个生态系统资源、结构、功能等内在机理和系统关联,为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十四五”期间,国家林草局将在黄河、长江、青藏高原等重大战略区域、重点生态区位陆续启动实施66个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系统治理理念将贯穿“十四五”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全过程。
展现一个境界天下大同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当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这一重大命题,是世界各国都必须回答的未来之问。
“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主席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六个坚持”道出了中国推动全球建设生态文明的立场主张。
习近平主席已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1年,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领导人气候峰会、COP15大会等重要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多次阐明中国态度。
“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习近平主席郑重表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中国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探索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为“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连续第九年身体力行参加义务植树。
在植树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林草局将“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作为推动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手段,不断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走过40年,凝聚起爱绿植绿护绿的全民力量。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人工林面积全球第一。国家林草局制定实现2030年森林蓄积量目标实施方案、碳汇行动方案,将实现“双碳”目标纳入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1年,习近平主席以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大国担当,向国际社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宣示,无一不体现天下大同、命运与共的中国主张。
“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这是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人民对未来之问作出的坚定回答。
弘扬一种精神永续传承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赋予了塞罕坝精神新的历史定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塞罕坝的‘绿色地图’”。
早在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塞罕坝获得很多荣誉,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联合国荒漠化防治领域最高奖项——土地生命奖等。在林场第一代职工陈彦娴看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塞罕坝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这才是她心中的最高荣誉。
1964年,20岁的陈彦娴联合宿舍其他5位姐妹,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请缨来到一片荒芜的塞罕坝防沙种树,成就了“六女上坝”的经典故事。
50多年过去了,青丝变成了白发,荒山变成了青山。塞罕坝三代人在奋斗中建造了一座令人神往的“美丽高岭”,也树立了一座令人景仰的“精神丰碑”。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什么样的事,一干就是一辈子?在林草行业,这样的事是种树、是治沙,是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里的扎根守护。
什么样的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在林草行业,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以绿色装点大地,以顽强抵御风沙,以执着守卫家园。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2021年6月29日,人民大会堂,一场中国共产党最高荣誉的颁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将“七一勋章”颁授给29名党员,其中有3位是绿水青山的建设者。
石光银,40多年坚持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创造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彻底改变毛乌素沙漠南缘“沙进人退”恶劣环境作出杰出贡献。
廷·巴特尔,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投身边疆牧区建设40多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子。
周永开,一生忠于党、赤诚为人民, 新中国成立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工作,离休后带领群众护林造林,留下一片青山,造福一方百姓。
他们是9500多万党员的楷模与代表,更是全体林草工作者的榜样和荣光。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林草生态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精神之源。
2021年,林草系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捍卫“两个确立”中明确前进方向,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奋斗力量,以“精神之钙”锻造建设生态文明的“钢筋铁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塞罕坝的故事、八步沙的故事、右玉的故事……一个个感天动地的绿色故事见证着中国林草走过的辉煌历程,昭示着这项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也激励着一代代林草人矢志不渝奋斗、勠力同心逐梦。
情意深深山高水长,关怀殷殷温暖人心!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足迹印在绿水青山,谆谆教导留在林草人心间,为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引领未来,凝聚起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嘱托巍巍重于泰山,鞭策勤勤催人奋进!
2022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顽强拼搏、埋头苦干,不负时代之召,不负人民之望,不负青山之托,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辉煌!(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