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以来,四川省都江堰市十分注重处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与社区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多举措不断提升虹口、飞虹、深溪、南岳、桃园等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在区域建立入口社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联盟,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创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得到切实加强。以村级(社区)议事会为平台,通过村民自治的创新管理模式,加强集体林中大熊猫栖息地管理与保护,引导社区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兼顾保护与发展。先后建立“联合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和“高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成立保护小区管委会、设置保护小区办公室,组织20余名社区群众代表成立资源保护、社会综合治理巡护队,添置了野外巡护和野生动物救护必要装备。对集体林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划定了“严格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分区管理,安装了界桩、界牌,设立了安全、保护等警示标志,开展了常态化监测巡护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由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牵头,成立了虹口、飞虹、深溪、南岳、桃园等社区参加的社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联盟,每个社区都成立了15~20人不等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巡护队,常态化开展巡护工作。今年保护小区巡护队员参与了成都熊猫分局开展的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四地跨区域联合巡护。
二是切实落实支持社区发展项目,旅游产业发展得到快速恢复提升。通过采取生态保护社区发展资金、引进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支持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约600万元,在入口社区修建了6条约30公里的用于森林防火、野生动物巡护和生态旅游观光的步道,修复入口社区群众生产生活通行道路5公里;开展以森林康养为主题的森林太极、森林瑜伽等活动,利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熊猫课堂”、“森林萌主”自然教育品牌和编撰的《神秘的野兽》、《多彩的植物》、《丰富的景观》、《奇妙的鸟类》、《大熊猫家园》等科普丛书,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等近百场次。近年来入口社区经济发展有了较大提升,仅飞虹社区,当地社区群众收入年人均增收3200元,社区旅游人数年达50万人次,人均旅游收入达15000元以上。其它林业产业“三木药材”、猕猴桃年人均收入达18000元。
三是强化生态保护优先责任意识,区域生态保护成效明显提高。通过强有力的队伍建设和持续宣传,社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入口社区区域内非法狩猎、打笋、盗伐等破坏森林生态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控制,野生动物恢复性增长。
2018年,中央电视台播报了金丝猴种群迁移到联合社区村委会周边活动的影像。2020年,高原保护小区监测到亚洲黑熊、毛冠鹿、斑羚、花面狸、黄喉貂、豹猫、猪獾、野猪、红腹角雉、红腹锦鸡、丽色噪鹛、斑背噪鹛等大熊猫同域保护动物陆续在同一区域打卡。2020年6月29日,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以题为《四川都江堰同域动物“打卡”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给予报道,用时1分23秒。6月26日,新华社以题为《成都都江堰:“不速之客”结伴打卡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给予报道,浏览量达30余万。(刘平)
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