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两山”理念的伟大实践

来源: 时间:2020-08-12 11:16:26 浏览次数:

在祖国北方辽阔的疆土上,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正不断延伸和扩展,守护国土生态安全,绽放绿色发展希望,这就是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中国绿色时报8月12日报道 在祖国北方辽阔的疆土上,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正不断延伸和扩展,守护国土生态安全,绽放绿色发展希望,这就是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018年,在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三北工程建设是同我国改革开放一起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经过40年不懈努力,工程建设取得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40多年来,三北工程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三北大地发生由黄到绿的山河巨变,三北人民享受到的绿色福祉,无比雄辩地验证了 “两山”理念的真理所在。

20世纪70年代,我国三北地区山荒岭秃,地瘠人贫,黄沙肆虐,灾害频发。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三北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作出了建设三北工程的战略决策,三北地区打响生态修复攻坚战,开启了建设绿水青山的新征程。

 

山西省永和县沿黄三北防护林工程 记者 景慎好摄

 

大力治沙造林,重塑绿水青山

三北大地受荒、沙、风之灾,三北人民受地瘠、粮匮、产乏之苦,根本之因是少林草、缺绿色。

三北工程始终把大地增绿、建设绿水青山作为首要任务,聚焦造林种草、增加植被的主任务不放松。40多年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

在北方万里风沙线上,采取封沙育林、飞机播种、人工造林种草相结合的方式,累计营造防风固沙林788.2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000多万公顷。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天下降到2.4天。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由2000年前的持续扩展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183平方公里,沙化土地连续15年持续净减少。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沙化土地的逆转。

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重点水土流失区,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流域规模推进,综合治理。累计营造水土保持林1194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了67%,年入黄河泥沙减少4亿吨左右。

在东北、华北、黄河河套等平原农区,坚持多林种、多树种并举,网带片、乔灌草结合,营造农田防护林165.6万公顷,有效庇护农田3019.4万公顷,仅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应使工程区年增产粮食1060万吨。

陕西省延安市通过持续建设,林草覆盖率达到57.9%,比2000年前提高1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36.6%。今天的延安,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红色延安”又添“绿色延安”新名片。

河北省廊坊市形成了以环城、环镇、环村绿化为点,以河、渠、路、堤绿化带建设为线,以速生丰产林、名优果品基地、特色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为面,点线面结合,乔灌花果草搭配,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森林观光和绿色产品为主题的各类旅游、休闲消费蓬勃兴起。

甘肃省平凉市把农田林网、绿色通道、村镇绿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来抓,全市37.13万公顷耕地得到了林网的庇护,绿化省、县、乡、村四级公路2000多公里,面积达3万多公顷,建设公共绿地0.11万公顷,城镇绿化率达3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平方米,全市共建成“百村绿色致富工程”100个,培育新农村示范点35个。

绿水青山扮靓了三北。

发展生态产业,绣出金山银山

三北工程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广阔土地,把生态治理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造一片林子,绿一处黄沙荒山,富一方百姓,让荒沙秃岭变成了金沙银山、财富之源。

工程区营造用材林折合木材储备量达18.3亿立方米,经济效益达9130亿元。累计建成薪炭林92.9万公顷,年产薪柴799万吨,经济效益达9.59亿元。肥料、饲料、燃料、木料“四料”俱缺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工程区累计营造经济林463万公顷,形成我国重要的核桃、红枣、板栗、花椒、苹果等干鲜果品生产基地,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是1978年产量的30多倍,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有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工程区形成了以森林公园网络为骨架,湿地、沙漠公园等为补充的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区域内有近万处各级森林、湿地、沙漠(石漠)公园,大量国内外游客踏足观光,生态旅游接待游客3.8亿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480亿元。

新疆经济林总面积达86.67万公顷,年产果品450多万吨,产值突破200亿元,基本形成了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东疆、北疆三大各具特色的林果生产基地,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山西省临汾市干鲜果品由1978年前的11.91万亩发展到84.88万亩,增加7.1倍,果品产量达16335万公斤,比1978年1248万公斤增长13倍多,人均果品收入726元,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32%。

内蒙古乌审旗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550多万亩,其中灌木林470万亩,形成了以人造板、饲料加工和生态旅游、生物质发电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元,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治黄兴绿之路。

在陕西省韩城市,花椒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以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总面积达到45万亩,栽植总株数4000万株,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花椒商品生产基地,花椒年产1.6万吨,收入3.7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358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把造林绿化与推动沙产业发展、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结合起来,引导农牧民发展梭梭苁蓉、白刺锁阳、林果业等绿色富民产业。全旗梭梭林接种肉苁蓉41.07万亩、白刺接种锁阳17.05万亩,从事梭梭肉苁蓉、锁阳产业的农牧民1000余户,惠及农牧民近万人,部分农牧户发展沙产业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宁夏盐池以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为契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开发三篇文章,每年为农民创收超过3亿元。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利用盐池柠条资源,大力发展柠条转饲加工,以林补饲,以林助畜。先后建成饲草配送中心7个、柠条饲草加工厂8个,辐射带动加工点106个,每年为畜牧业提供饲草40余万吨。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生态旅游业发展,打造花马寺生态旅游区、哈巴湖景区、长城旅游观光带等生态旅游景点,培育了长城自驾、乡村休闲、农家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绿色,为北方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追逐绿色梦想,铸就“三北精神”

长期以来,在三北工程建设中,三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治沙治害、植绿致富,创造了沙海变林海、荒漠变绿洲的绿色奇迹,培养了以王有德、石光银、牛玉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成为新时代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工程既改善了环境又富裕了群众,深得人心,被称为“生命工程”“富民工程”“鱼水工程”,筑牢了发展之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50团抓住三北工程建设机遇,采取生物治沙和开辟农田相结合的方式,30年如一日,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后退了60公里,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人间奇迹。甘肃省在三北工程建设中,明确提出“治穷必先治山治沙,治山治沙必先兴林”,并号召全省人民要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

三北工程40多年坚持不懈的建设,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政府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1988年,邓小平同志为三北工程题词“绿色长城”。先后有100多个国家的大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前往参观考察三北工程。三北工程先后荣获“全球500佳”、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等国际荣誉。

三北大地的生态变迁历史告诫我们,如果不善于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即使我们曾经拥有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即使我们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曾经取得胜利,绿水青山终将不复存在,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只能是生存的艰难。

三北工程的建设历程告诉我们,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等待观望没有出路,只有奋起抗争建设守护好绿水青山,我们才能从大自然中获得美好生活的美丽环境。

展望发展前景,我们深信,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发展思路指导下,按照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建立的运行机制,三北地区必将重现更多绿水青山。(作者:岳太青)

 

 

 

三北工程: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山西吕梁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景慎好摄


中国绿色时报8月12日报道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工程区跨越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区、市)551个县(市、区),建设期长达73年。


甘肃武威麦草压沙 李玉梅摄


河北塞罕坝林场绿水青山 王龙摄


新疆新源县农田防护林 扬丹摄


工程实施40多年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累计达23.1亿吨,相当于1980-2015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20(5.23%)。工程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护卫农田和村镇,取得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北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山河巨变。


红枣姑娘 新疆林草局供图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肉苁蓉 敖东摄


三北工程先后荣获“全球500佳”、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等国际荣誉奖项,被称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内蒙古敖汉山杏丰收 刘忠友摄


迁西板栗 河北省林草局供图


三北工程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广泛动员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进一步投身三北工程,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中国绿色时报》推出影像专题,用图片呈现三北工程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进兴林富民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展示建设区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工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