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中,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生态福建”建设,回顾了他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并推动开展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创造性工作。如今,长汀经过数十年接续奋斗,使荒山披上绿装,探索并形成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在成绩面前,长汀干群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殷嘱托,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夺取水土流失治理决定性胜利。
盛夏时节,穿行在长汀县河田、三洲、策武等地,只见青山连绵,红色枫香、木荷等阔叶树点缀在马尾松林间,煞是好看。山林下,长汀素兰、七叶一枝花、三叶青等林下经济作物青翠欲滴,长势喜人。
长汀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数十年接续奋斗,几代人筚路蓝缕,如今这里早已换了新颜,生机盎然。
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与亲自推动。1999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迈向攻坚决胜阶段,总结长汀经验,推进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决胜 精深治理稳步推进
在河田镇露湖村东坑山场,经过改造后的马尾松林间,混种了木荷、枫香等阔叶树、林下波斯菊等草种……这是马尾松优化改造综合提升试点项目之一,也是长汀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三大工程的一部分。
历经数十年持续治理,绿色逐渐回归汀州。据统计,1985年至2019年,长汀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11.8万亩,水土流失率从31.5%下降到7.4%,森林覆盖率从58.4%提高到80.3%。
治理成效虽卓著,但越到后边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正值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关键时刻,去年1月8日,省委书记于伟国调研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要求至2020年底水土流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取得决定性胜利。2月,福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汀县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长汀要实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以上,水土流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270亿元以上,平均增长9%,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趁势而上,长汀全面吹响了“进则全胜”的冲锋号。从2019年开始,长汀在两年内将投入5.72亿元实施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三大工程”21个项目。
“精准治理主要包括治理重点工程、综合提升工程、生态示范工程,着力解决‘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问题。”长汀县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巫成火介绍。
为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工作,长汀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县委常委会议实行一月一听取治理工作专题汇报、一月一深入治理点开展调研、一月一定期召开治理项目工作推进会‘三个一’制度,督促责任落实、工作推进。”巫成火说。
创新 公司化运作更专业
数十年来,为让绿水青山回归,当地创新机制不断。去年,长汀县在全省首创三级“林长制”,全面推行县、乡(镇)、村三级“林长制”,切实加强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升了水土流失治理水平,巩固了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在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行动开展的同时,当地探索公司化运作模式,成立国有专业生态治理公司,委托县古韵汀州公司、林业发展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实行项目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组织、统一施工,实现专业化治理。
“统筹治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治理形式,形成了‘补植+施肥+灌草’的立体治理模式。”巫成火说,新模式统筹了综合治理,打破以往林业、水保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单一治理形式,整合涉农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让各部门形成了治理合力,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一边是在破坏生态造成水土流失上做减法,一边则是在增加绿色覆盖上做加法。”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辉介绍,长汀探索多层次“深治”模式,针对流失斑块的不同流失类型,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对因铁路、公路、果园、电力以及群众建房建设造成的斑块因地制宜精准治理。
去年,长汀县实施“三大工程”21个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斑块3618个,治理面积9.92万亩,生态质量提升面积6.9万亩,水土流失率从7.95%下降到7.4%。到今年5月底,“三大工程”21个项目已开工20个,完成治理和提升水土流失面积17.67万亩,占年度任务的90.8%。
富民 绿色产业生机勃发
曾是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的河田露湖村,荒山重新披绿,打造了60亩景观荷塘,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每逢周末或假日,村里都会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最多时,一天有上千人次游客来村里玩。”村党支部书记罗群英笑道。
抓生态,促旅游。荷塘提升了露湖村的颜值,也为村里带来每年8万元的租金收入。在村部后山,去年种下的110亩中药材黄花远志让村民又多了一份收入。“今年加种了50亩,超过15户脱贫户参与,每户每年可增收1万元左右。”罗群英说。
今年,长汀在着力实施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三大工程”的同时,拓展延伸富民产业和家园美化“两大行动”14个项目,其中发展林下经济是重中之重。
“让百姓共享生态成果,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既是水土流失深层治理的要义之一,也是‘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巫成火说。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近年来,长汀探索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新模式,梳理出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发展向绿色转变,做强稀土、纺织服装、文化旅游3个主导产业,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医疗器械、电子商务3个重点产业,培育新能源、健康养老2个新兴产业。2017年以来,长汀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陈天长 丘嘉瑞)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