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绣花” 花开富民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精准帮扶隆林贫困村纪实
我区林业部门为隆林桠杈镇忠义村在石山脚下建起香菇大棚,既给贫困户提供就业,也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金银花、核桃花、油茶花、板栗花……近年来,广西林业部门在大石山区石上“绣花”,凭着“一针一线、绵绵之功”,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绣”开了朵朵产业之花。
自治区林业局对口帮扶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马雄村、新州镇民德村、蛇场乡新寨村、介廷乡弄昔村、岩茶乡龙台村、桠杈镇忠义村,涉及81个自然屯2660户11493人,其中,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723户2959人,目前已脱贫2632户2888人。
A 对症施策:因地制宜兴产业
沙梨乡的山坡上板栗林连绵起伏,但数万亩的板栗老树基本“天生天养”,每年收获季节才有人上山。该乡脱贫户黄媛轮家约有39亩板栗林,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2018年,全乡大部分板栗林近乎绝收。2019年,板栗林亩产不足150斤。黄媛轮焦虑起来,甚至萌生砍树的念头。
2019年10月,六万林场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始在母施村帮扶创建沙梨乡高产板栗经济林示范基地,完成核心区板栗林低改2000亩,涉及42户。据六万林场技术员王云波介绍,参与林农在每亩每年保底收入300元的基础上,还享受板栗收益的15%。前期板栗管护用工为当地林农增收60多万元,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享受板栗收益的5%。
创建示范基地后,黄媛轮的板栗林每年保底收入约1.15万元。她在家门口经常参与板栗管护,每天收入130-150元,全年增收5000元。“自家还享受利润的15%,再也不用担心返贫了。”说起此事,她打心底乐意。
2015年以来,自治区林业局根据对口帮扶贫困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由13家区直国有林场、广西林科院、广西林业设计院等后援单位投资2000余万元,利用“企业(林场)+基地+贫困户”的管理模式,开展了沃柑种植、花菇种植、油茶种植、黑猪养殖等10余项特色种养项目,通过“大中小”“长中短”相结合,帮助每个贫困村培育了1-2个特色产业,确保每个村都有产业项目,都有特色种养。
B 靶向治疗:油茶接力保长效
2018年,在经营扶贫商店、租赁养殖场、种桑养蚕等多种经营基础上,自治区林业局对口帮扶的6个贫困村,根据《加快隆林各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推进精准扶贫专项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创建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
百色市隆林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规划面积1.1万亩,覆盖沙梨乡沿偿村、开冲村、沙梨村,规划面积11004亩。2018年5月,三门江林场作为油茶龙头企业进驻示范区。当年7月,专门成立广西隆林裕丰油茶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示范区施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核心区建设2000亩,其中低改林600亩,新造林1400亩。核心区建设至今,公司共投入资金446.7万元,其中生产及劳务费325.2万元,基建(分拣中心)121.5万元。示范区建设共涉及贫困户83户,公司每年可提供劳务岗位1万多人次。
为了提高农户参与入股的积极性,三门江林场采取“林场+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按照林地的不同类型,创新三种合作分成模式。第一种模式适用于荒山造林。按照“补偿费+分成”模式,前5年,三门江林场按每年90元一亩向农户支付无收益期的补偿费,从第6年开始参与茶果实物分成。林场以每年每亩100斤鲜茶果为保底数支付给农户,期间超产部分进行分成,林场占75%,合作社占5%,农户占20%。第二种是“坡改梯”造林模式。前5年,三门江林场按每年240元一亩向农户支付补偿费,第6年开始参与茶果实物分成。林场以每年每亩150斤的鲜茶果为保底数。期间超产部分进行分成,林场占75%,合作社占5%,农户占20%。第三种适用于低产林改造。这种模式以“保底+分成”开展合作。林场以每年每亩200斤鲜茶果为保底数,合作期间若超产,则超产部分同样按照上述两种模式来分成。
C 指向民生:聚焦短板化痛点
地处大石山区的桠杈镇忠义村在扶贫之初,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金银花村”。2015年,受新规影响,南方金银花名为“山花茶”,属凉茶类。本地金银花市场价暴跌,每斤从40多元降到7元。村民们纷纷放弃种植金银花,金银花产量锐减,从历年最高315吨下降到70吨,金银花产业跌入谷底,忠义村再次陷入困境。
2018年,高峰林场多方协调,联系了山东及湛江药商到忠义村大量收购金银花,价格比前几年大幅度提高。两年来,忠义村药用干花产量约160吨,仅金银花产业收入就超过856万元,户均收入约1.4万元。
“只有将贫困户与企业、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加快贫困户精准脱贫。致贫因素通常也是民生短板,织密民生保障网才能保证贫困户稳定脱贫。”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黄显阳说。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民德村果六屯农民农志向和红么屯村民农保仁,两人均是贫困户。为解决收入来源,他们被聘请为生态护林员。“家里父母年纪大了,一直生病,为了能在家照应,我就没外出打工。”农志向告诉记者,父亲每年吃药就需要7000多元。自从他俩被林业部门聘为生态护林员后,每户年增收7500元,极大地解决了家庭困难。(记者 袁琳 通讯员 张雷 蒋林林 蒋军林 文/图)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