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会在京举办

来源: 时间:2018-06-11 10:20:58 浏览次数:

    中国绿色时报6月11日报道(记者 焦玉海)  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主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会,以此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贵州省副省长吴强出席大会并讲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恩吉达为可可西里颁发世界遗产证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代表新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领取聘书。

    张建龙说,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又关乎着地球生态安全。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中央、地方和遗产地三级管理机构和队伍,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规划、建设、管护、监测、执法等综合管理体系。目前,全国已拥有52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2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总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就业增收,为全球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张建龙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此次机构改革,中央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归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管理,赋予了林业和草原部门新的重大使命。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推动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全面加强遗产资源保护,从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的高度,自觉践行严格保护、永续传承的遗产理念,坚决杜绝盲目利用、过度开发行为,切实维护遗产地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二是努力提升申报管理水平,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完善专家参与咨询和决策的机制,强化遗产申报梯队培育和预备项目库建设,实施动态更新和管理,把我国最典型、最优美、最具保护价值的遗产资源推荐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是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保护,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区内与区外的关系,建立多方合作共赢机制,使遗产地和周边社区群众获得更多利益,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遗产、热爱遗产、保护遗产。四是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认真履行《世界遗产公约》,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为推动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吴强说,世界遗产是最具突出价值的自然区域和文化遗存。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遗产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现已拥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3项世界自然遗产,还有4项国家自然遗产和1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目前正在积极推动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举办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的一项重要行动。贵州将以此为契机,学习借鉴省外、国外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先进经验,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管理模式,履行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义务,引导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让贵州特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主持大会并宣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贵州省赤水市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领导在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