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向竹经济强省转变
竹林,这道美丽的风景线
今年初,四川省发布《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竹产业转型发展,提高竹产业资源质量,增加生态产品和竹浆、竹笋及系列竹制品有效供给,改善竹区生态环境、促进竹区经济增长,推动四川由竹资源大省向竹经济强省转变
初夏,畅游四川宜宾市蜀南竹海,或顺着郁郁葱葱的林间小道漫步,听啁啾鸟鸣,或坐于林间竹舍,品山珍竹荪,抑或夜宿半山农家,待深夜万籁俱静,听那若有若无的嘎吱嘎吱声,难道不正是新竹拔节之声?
对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在这里体会得更加透彻。
在四川,有炊烟的地方就有竹林。作为产竹大省,竹林已成为四川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撑起竹竿,实现“两个翻番”
今年,四川竹产业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
年初,四川省发布的《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竹产业转型发展,提高竹产业资源质量,增加生态产品和竹浆、竹笋及系列竹制品有效供给,改善竹区生态环境、促进竹区经济增长、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四川由竹资源大省向竹经济强省转变。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四川竹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500亿元,竹农人均竹业年收入达到1500元。与2017年相比,达到这一目标就基本实现了“两个翻番”。
5年时间,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四川省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实现这一目标有三大有利条件:一是品种多。目前,四川省竹子有18属160余种,分别占全国竹子属、种数的46%和32%。品种多的好处在于用途广,用材竹、观光竹、笋用竹都有,为不同地域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面积大。全省现有竹林面积1700余万亩,居全国首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已基本形成了川南竹产业集群、渠江竹产业带、青衣江竹产业带、龙门山竹产业带“一群三带”。相对集中的资源,为深加工提供了便利;三是基础好。经过多年发展,无论是旅游观光还是生产加工,四川都具备了丰富的积累。
有关专家进一步分析说,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竹子与树木具有很大的区别。“十年树木”,树木不仅生长周期比竹子长,而且砍一棵就会少一棵;而竹子不同,“一年笋,三年竹”,三年就可以砍伐了。不仅如此,竹子成材后还必须砍掉,科学间伐会促使竹子越长越旺。因此,只要科学利用,竹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兼得,“两个翻番”大有希望。
一片竹林致富一方农民
宜宾市是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区,是全国十大竹资源聚集地之一,在全省14个竹产业发展重点县中,宜宾有7个县名列其中。目前,宜宾市竹林面积已突破300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17.6%。据了解,今年起,宜宾市将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竹产业发展,分别在加强竹生态资源保护和培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蜀南竹海生态旅游品牌、推动竹资源精深加工、深度挖掘和展示竹文化,以及深化开放合作上下功夫,推动宜宾竹产业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按照“强二产、拓三产、壮一产”的思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竹产业全链条式提升,把宜宾建成“中国竹都、最美竹海”。
位于宜宾市长宁县的蜀南竹海风景区,是一三产融合的典型代表。120平方公里的竹林,随山势起伏,一直延伸到远方,是世界上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区。
农林村位于景区的核心位置,这里集中了“海中海”等著名景点。村民陈绍云20年前开始在这里开办民宿酒店,起初只有3间客房。5年前,他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现在已拥有客房60间、餐桌30桌。陈绍云告诉记者,每年的4月份至10月份是旅游旺季,游客常常爆满。去年,酒店接待游客1.8万多人,实现销售收入380多万元。
白羊村是景区核心的另一个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名亮介绍说,全村335户,开办农家乐、土特产店和手工艺品店的就有100多户,这些农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多元。
长宁县副县长王志刚说,全县现有竹林72万多亩,竹林总蓄积量195万吨,各类林竹加工企业200多家,初步形成了竹食品、竹木生活用品、竹木工艺品等为主的加工体系。去年,全县竹产业总产值达42亿元,竹农每年可从中获得的纯收入达2800多元。
长宁县只是四川竹产区的一个代表。在乐山市犍为县双溪乡天平村,许多农户依托竹林发展林下产业,他们养殖的“跑山鸡”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只鸡可以卖到200元左右。
在眉山市青神县,一根普通的青青翠竹,经过当地竹编艺人的巧手加工之后身价倍增,一件工艺品可以卖到几百、数千甚至上万元。青神竹编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展出。
一根竹子救活一个行业
相关专家分析说,四川竹产业的大发展最终还得走大规模的工业化之路,只有这样,大规模种植的竹子才有销路,才能推动更多的农民依托竹产业增收致富。
近年来,四川竹木加工业正逐步发展壮大。四川省经信委调研员邓治永告诉记者,2017年,全省直接以竹子为原料的规模以上企业有55家,包括竹子制浆、竹食品加工、竹家具、竹编等多个行业,全年实现产值126亿多元。其中竹笋加工、竹家具、竹编等行业虽然多为小微企业,但带动就业促进增收作用明显。邓治永分析说,“吃掉”竹子的大户是竹子制浆产业,目前,四川全省拥有竹浆产能约150万吨,每年可消耗掉鲜竹近600万吨,占全省竹资源转化总量的89%。
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副会长罗福刚告诉记者,竹子制浆这几年之所以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本色生活用纸的快速发展。去年,用于本色生活用纸的竹浆达到45万吨。
“不漂白,更环保。”罗福刚说,这一观念最初只在环保意识比较强的人群中存在,更多的人认为纸巾等生活用纸还是纯白色的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更多人对本色生活用纸有了新的认识,其销量因此大增。
在犍为凤生纸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公司生产的均为本色纸。公司董事长杨朝林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竹浆本色生活用纸销量特别好,很少有库存。“开始也有个推广的过程,但当人们知道本色纸与白色纸相比,更少使用化工原材料,产品更健康更环保之后,很多人便开始转向使用本色纸。”杨朝林说,目前,他们公司每年要消耗掉当地鲜竹40万吨,加上运输等环节,每年为当地百姓增收2亿多元。未来几年,他们的产能将实现大幅增长,消耗的鲜竹将增加100万吨,农民的收入也将随之大幅增长。
罗福刚介绍说,目前,四川生产的竹浆占全国竹浆的70%,而生活用竹纸浆100%产于四川。此前,由于木浆大多依赖进口,要从沿海运进四川,运输成本高,四川的一些造纸企业无法与东中部的同行竞争,一直处于劣势。现在,随着竹浆本色生活用纸的推广和畅销,原材料就在本地,这对四川造纸行业来说可谓是发展的重大机遇,一些企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企业效益快速增长。目前,在全国本色竹浆生活用纸市场,“川货”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而且主要是高端市场。
目前,发展竹产业最大的瓶颈是林区道路不畅,这导致农民砍伐成本偏高,一些竹子长期没人砍伐。这一现象已引起四川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日前出台的竹产业发展意见和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竹区道路网络,结合通村通乡公路建设,优先实施林区公路建设”。(记者
钟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