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

来源: 时间:2018-05-21 11:15:43 浏览次数:

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

刘剑虹 尹怀斌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内涵,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党章修正案吸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观点,增写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中国和全世界推动发展的变革都具有深远意义。
    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时代性课题。发展不是抽象的、纯粹理论形态的概念,而是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并要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自然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等,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应以自然生态环境的承受力为前提,主动变革自身生产生活方式才能避免来自“大自然的报复”。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解决发展的时代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惨痛教训。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认识遵循自然规律就必须善待自然,设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减少或避免对自然界人为的破坏、伤害行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还好旧账、不欠新账”。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始终应是包含优美生态环境在内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还好旧账、不欠新账”就是要下决心治理好传统发展方式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下决心真正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惩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避免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生态环境优势可以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这些重要论述,既指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现实路径,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法论指导。对于山高沟深偏远的地方来说,要脱贫致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不少地方通过旅游扶贫、绿色种养,使自然风光等要素活了起来,找到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之路。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绿水青山能够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是稀缺、重要的发展要素,创造出生态环境优势就能为生产力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巨大空间和潜力,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才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及特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制约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要的满足,进而影响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因此,为了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能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满足人民更高要求的物质生活需要和自然审美需要,又能创造人民生产生活所必需的优美生态环境。
    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价值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关于生态环境与民生幸福之间关系的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促进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向,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为人民美好生活创造优美生态环境条件,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民生关怀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显著标志。
(作者分别系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