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国家林业局局长 张建龙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这些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林业的影响也将是深层次、全方位的。我们要抓住机遇,科学谋划,全力推进,促进林业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
成就是全方位的,变化是根本性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要着力建设国家公园”。这些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年来,全国林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各项林业改革,着力提升林业发展质量效益,努力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林业在许多方面发生深层次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国土绿化稳步推进。5年来,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抚育6.22亿亩、治理沙化土地1.5亿多亩,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51.37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林业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得到有效保护,每年减少资源消耗3400万立方米,天然林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林地林木管理、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得到加强。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达2249处,总面积18.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3.14%。
——积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有林区林场生态保护职责全面强化,相应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95%以上的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国有林区林场多渠道安置富余职工14万多人,社会职能逐步移交,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初步形成,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中央深改组批准4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其中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由国家林业局具体负责,改革试点进入实质性阶段;开展了湿地产权确权、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试点,配合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办法。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富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7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继续保持林产品生产和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林业主要产业带动5200多万人就业。林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精准带动130多万人增收和稳定脱贫。
——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累计与33个国家签署40份林业合作协议,建立了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大中亚等多双边合作机制,为106个发展中国家培训林业人员3000人次,与7个国家启动大熊猫合作研究,大熊猫在国家外交中的影响力稳步提升。成功承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妥善应对涉林热点问题。积极引进林业先进技术和理念,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8亿美元,不断深化林业对外交流与合作。
同时,不断夯实林业发展基础,支撑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林业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的地位作用全面提升,林业的顶层设计全面优化,林业的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林业的资源培育与保护全面加强。
新时代林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资源保护全面加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林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总的看,林业仍然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也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林业发展水平落后,生态资源总量不足,已成为我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安排部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是主要标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特征。特别是我国稳定解决温饱之后,消费正在升级,人民期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13亿多人对优质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必将产生强大的拉动力,带动林业不断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定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保障。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特别是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的建立健全,制度的引导、规范、激励、约束作用将不断显现,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行为将更加规范,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保护自然生态、推动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九大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林业主要工作领域在农村,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可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振兴乡村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林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生态支撑,满足城乡居民对绿水青山的巨大需求,必须依靠乡村这片广阔天地,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能够安居乐业,让城镇居民方便寻找乡愁。我们坚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生态改善和林业发展。
还要认识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伟大进程中,最突出的优势和最大的难点是生态,最适合的举措和最具潜力的领域是林业,林业完全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用林业现代化引领林业改革发展全局
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总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总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林业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发展目标,强化责任担当,抓实工作举措,用林业现代化引领林业改革发展全局。
——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导向。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人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让人民充分享受林业现代化建设成果。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林业建设中获得更多实惠,在就业增收宜居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林业现代化的不懈追求。要准确把握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始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按科学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人与自然相得益彰。要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方便人民更好地走进自然,满足人民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推动人与自然融合发展。
——坚持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使命。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让森林、河流、湖泊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增加林草植被,保护恢复湿地,治理沙化土地,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坚持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修复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多种功能充分发挥,既创造更多的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的需要,又生产丰富的绿色林产品,满足人民对物质产品的需要。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要把改革的红利、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潜力有效叠加起来,着力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要敢于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大胆创新产权模式,推进国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拓展集体林经营权权能,健全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制度,以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要大力推动林业科技、金融和管理创新,优化要素配置,培育新兴产业,全面增强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把提升质量效益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永恒主题。必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林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
——坚持把夯实发展基础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必须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尽快解决林业基础薄弱问题,提升林业自我发展能力。
成就是全方位的,变化是根本性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要着力建设国家公园”。这些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年来,全国林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各项林业改革,着力提升林业发展质量效益,努力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林业在许多方面发生深层次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国土绿化稳步推进。5年来,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抚育6.22亿亩、治理沙化土地1.5亿多亩,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51.37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林业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得到有效保护,每年减少资源消耗3400万立方米,天然林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林地林木管理、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得到加强。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达2249处,总面积18.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3.14%。
——积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有林区林场生态保护职责全面强化,相应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95%以上的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国有林区林场多渠道安置富余职工14万多人,社会职能逐步移交,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初步形成,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中央深改组批准4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其中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由国家林业局具体负责,改革试点进入实质性阶段;开展了湿地产权确权、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试点,配合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办法。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富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7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继续保持林产品生产和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林业主要产业带动5200多万人就业。林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精准带动130多万人增收和稳定脱贫。
——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累计与33个国家签署40份林业合作协议,建立了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大中亚等多双边合作机制,为106个发展中国家培训林业人员3000人次,与7个国家启动大熊猫合作研究,大熊猫在国家外交中的影响力稳步提升。成功承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妥善应对涉林热点问题。积极引进林业先进技术和理念,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8亿美元,不断深化林业对外交流与合作。
同时,不断夯实林业发展基础,支撑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林业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的地位作用全面提升,林业的顶层设计全面优化,林业的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林业的资源培育与保护全面加强。
新时代林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资源保护全面加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林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总的看,林业仍然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也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林业发展水平落后,生态资源总量不足,已成为我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安排部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是主要标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特征。特别是我国稳定解决温饱之后,消费正在升级,人民期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13亿多人对优质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必将产生强大的拉动力,带动林业不断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定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保障。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特别是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的建立健全,制度的引导、规范、激励、约束作用将不断显现,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行为将更加规范,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保护自然生态、推动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九大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林业主要工作领域在农村,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可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振兴乡村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林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生态支撑,满足城乡居民对绿水青山的巨大需求,必须依靠乡村这片广阔天地,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能够安居乐业,让城镇居民方便寻找乡愁。我们坚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生态改善和林业发展。
还要认识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伟大进程中,最突出的优势和最大的难点是生态,最适合的举措和最具潜力的领域是林业,林业完全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用林业现代化引领林业改革发展全局
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总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总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林业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发展目标,强化责任担当,抓实工作举措,用林业现代化引领林业改革发展全局。
——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导向。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人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让人民充分享受林业现代化建设成果。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林业建设中获得更多实惠,在就业增收宜居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林业现代化的不懈追求。要准确把握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始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按科学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人与自然相得益彰。要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方便人民更好地走进自然,满足人民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推动人与自然融合发展。
——坚持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使命。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让森林、河流、湖泊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增加林草植被,保护恢复湿地,治理沙化土地,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坚持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修复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多种功能充分发挥,既创造更多的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的需要,又生产丰富的绿色林产品,满足人民对物质产品的需要。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要把改革的红利、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潜力有效叠加起来,着力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要敢于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大胆创新产权模式,推进国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拓展集体林经营权权能,健全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制度,以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要大力推动林业科技、金融和管理创新,优化要素配置,培育新兴产业,全面增强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把提升质量效益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永恒主题。必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林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
——坚持把夯实发展基础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必须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尽快解决林业基础薄弱问题,提升林业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