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是《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二个安徽湿地日,今年安徽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生态健康”。党的十九大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安徽是湿地资源大省,全省现有湿地总面积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严格湿地利用监管,强化湿地修复科技支撑,湿地保护修复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轨道。
从江南到皖北,类型丰富、风光秀美的安徽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淮上明珠“封湿保育”展新颜
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蚌埠市淮上区西北部,三河交汇,经淝入淮,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一块平原沼泽型草本湿地。这里地接南北、物聚八方,近万亩芦苇保持着原始风貌,是众多鸟类繁衍的栖息地和迁徙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实施“封湿保育”。修建道路隔离墩,开挖防护沟,栽植隔离林带,疏浚河道,退耕还湿,退渔还湿……随着各项保护修复措施的落实,三汊河湿地内人为干扰甚少,动植物群落日趋完整,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日益显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水草繁茂、碧水蓝天的湿地景观得以重现。每到曙光初现,红隼、白尾鹞振翅翱翔,喜鹊、伯劳穿行林间,大小白鹭静候水边,绿翅鸭、小戏水弄波。夕阳西下,万鸟归巢,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保护守住绿水青山
被赞誉为“皖南翡翠”、“东方日内瓦湖”的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著名风景区黄山北麓,是我省湖面最大、湖水最深、跨度最长的人工湖,国家重要湿地之一。作为大型人工库塘型湿地,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我省第一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峡谷类多湿地型国家湿地公园。
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始终把湿地保护与恢复摆在第一位,把维护太平湖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优良水质是太平湖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太平湖湿地保护的核心。以保护水质为核心,近年来,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先后实施了污染源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同时着力开展鸟类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和外来入侵物种控制。太平湖水质各项指标逐年提升,主体水质一直保持国家二类标准,湿地生态系统稳定,鸟类及各类水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显著。
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还在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同时,依托太平湖人文景观和湿地景观,发展生态旅游。让游客在休闲观光中接受生态科普教育,了解湿地功能,增强环保意识,深刻感悟湿地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安徽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水韵古镇打造生态天堂
安徽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三河镇,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沟塘密布,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圩田肌理,与三河古镇的水文化、饮食文化、稻作文化、风土民情、名人文化相互交融。湿地上游可观三河古镇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中段可饱览杭埠河道的沃野千里,碧波荡漾,下游可尽享巢湖西半湖的水天一色。湿地风光壮美秀丽,向人们展示着巢湖明珠、古镇水韵的独特风貌。
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国内最大陂塘群 打造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库
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江下游、滁河流域上游,境内拥有大小陂塘近百座,是国内最大的陂塘群,且历史悠久。据相关史料记载,距今约1200年。在农耕和土地开发过程中利用本地水土资源,应对外部水环境变化而形成的陂塘景观,具有雨洪滞蓄、旱涝调节、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近年来,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在对陂塘系统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了湿地恢复工程,拆除湖内渔网,对周边坡地植被进行恢复,在荷花淀进行水生植被恢复示范。管湾湿地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未来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以原乡陂塘湿地为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
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恢复 守护合肥水源地
安徽庐阳董铺湿地公园主要以库塘湿地为主,兼有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公园规划区域包括南淝河、董铺水库及其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生态功能极其重要。保护湿地,保护南淝河、董铺水库优良的水资源,对保障省会合肥的用水安全及巢湖流域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庐阳董铺湿地公园设置了界碑、界桩,实施了生态型防堤岸修复、湿地植被营造、水生植被群落恢复等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湿地公园北部的居民搬迁区有众多废弃水塘、鱼塘,结合鱼塘清退工程,湿地公园对清退后的鱼塘、水塘进行水系沟通,选用适宜生存的湿地植物,大力营造湿地植被,恢复湿地环境。
合肥滨湖省级湿地公园:打造环境秀美的生态治理示范区
合肥滨湖湿地公园位于合肥城区东南部,毗邻巢湖,由巢湖湖滨湿地、十五里河河口滩涂地组成,总面积906.5公顷。滨湖湿地公园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有维管束植物205种,鸟类103种,其中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3种。打造生态治理示范、生物多样性丰富、整体形象突出、湿地景观独特、科普宣教兼备的国家湿地公园,是合肥滨湖省级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湿地公园先后实施了渡江战役纪念馆西侧湿地修复工程、入巢湖支流湿地修复工作、沿巢湖绿化修复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来安池杉湖省级湿地公园:千亩池杉林造就“江北水乡”
池杉湖湿地公园位于来安县雷官镇。作为安徽“江北水乡”的典范,池杉湖湿地公园内河、塘、沟、渠、圩、垛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幅“水中有林、林中有鸟”的独特景观。春季,一片翠绿;夏日,白鹭成群;秋天,红叶点缀;冬时,雪树银花。公园内千亩池杉林形成的“水上森林”,为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池杉林,是候鸟和留鸟的重要栖息地。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2种,安徽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9种。
近年来,池杉湖湿地公园在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池杉生水上,百鸟栖天堂”的动人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走进池杉湖湿地。
肥东龙栖地省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肥东龙栖地省级湿地公园坐落于肥东撮镇镇境内,规划建设总面积573.71公顷。园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分布多种具有重要科研、经济、文化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近年来,在保护修复湿地的同时,肥东龙栖地省级湿地公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引进了一批水生花卉和精品花藕,并对原有的水生花卉区域进行整理和分栽,扩大了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使园区观景植物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312国道以南区域,龙栖地湿地还重点建立野生动物保育基地,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沟、塘、水系的贯通,湿地公园还实现了水路的畅通,提升了湿地生态环境。目前,龙栖地湿地公园已成功举办九届建华荷花文化艺术节,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走进湿地,了解湿地,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从江南到皖北,类型丰富、风光秀美的安徽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淮上明珠“封湿保育”展新颜
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蚌埠市淮上区西北部,三河交汇,经淝入淮,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一块平原沼泽型草本湿地。这里地接南北、物聚八方,近万亩芦苇保持着原始风貌,是众多鸟类繁衍的栖息地和迁徙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实施“封湿保育”。修建道路隔离墩,开挖防护沟,栽植隔离林带,疏浚河道,退耕还湿,退渔还湿……随着各项保护修复措施的落实,三汊河湿地内人为干扰甚少,动植物群落日趋完整,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日益显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水草繁茂、碧水蓝天的湿地景观得以重现。每到曙光初现,红隼、白尾鹞振翅翱翔,喜鹊、伯劳穿行林间,大小白鹭静候水边,绿翅鸭、小戏水弄波。夕阳西下,万鸟归巢,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保护守住绿水青山
被赞誉为“皖南翡翠”、“东方日内瓦湖”的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著名风景区黄山北麓,是我省湖面最大、湖水最深、跨度最长的人工湖,国家重要湿地之一。作为大型人工库塘型湿地,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我省第一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峡谷类多湿地型国家湿地公园。
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始终把湿地保护与恢复摆在第一位,把维护太平湖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优良水质是太平湖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太平湖湿地保护的核心。以保护水质为核心,近年来,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先后实施了污染源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同时着力开展鸟类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和外来入侵物种控制。太平湖水质各项指标逐年提升,主体水质一直保持国家二类标准,湿地生态系统稳定,鸟类及各类水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显著。
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还在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同时,依托太平湖人文景观和湿地景观,发展生态旅游。让游客在休闲观光中接受生态科普教育,了解湿地功能,增强环保意识,深刻感悟湿地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安徽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水韵古镇打造生态天堂
安徽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三河镇,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沟塘密布,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圩田肌理,与三河古镇的水文化、饮食文化、稻作文化、风土民情、名人文化相互交融。湿地上游可观三河古镇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中段可饱览杭埠河道的沃野千里,碧波荡漾,下游可尽享巢湖西半湖的水天一色。湿地风光壮美秀丽,向人们展示着巢湖明珠、古镇水韵的独特风貌。
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国内最大陂塘群 打造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库
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江下游、滁河流域上游,境内拥有大小陂塘近百座,是国内最大的陂塘群,且历史悠久。据相关史料记载,距今约1200年。在农耕和土地开发过程中利用本地水土资源,应对外部水环境变化而形成的陂塘景观,具有雨洪滞蓄、旱涝调节、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近年来,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在对陂塘系统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了湿地恢复工程,拆除湖内渔网,对周边坡地植被进行恢复,在荷花淀进行水生植被恢复示范。管湾湿地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未来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以原乡陂塘湿地为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
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恢复 守护合肥水源地
安徽庐阳董铺湿地公园主要以库塘湿地为主,兼有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公园规划区域包括南淝河、董铺水库及其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生态功能极其重要。保护湿地,保护南淝河、董铺水库优良的水资源,对保障省会合肥的用水安全及巢湖流域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庐阳董铺湿地公园设置了界碑、界桩,实施了生态型防堤岸修复、湿地植被营造、水生植被群落恢复等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湿地公园北部的居民搬迁区有众多废弃水塘、鱼塘,结合鱼塘清退工程,湿地公园对清退后的鱼塘、水塘进行水系沟通,选用适宜生存的湿地植物,大力营造湿地植被,恢复湿地环境。
合肥滨湖省级湿地公园:打造环境秀美的生态治理示范区
合肥滨湖湿地公园位于合肥城区东南部,毗邻巢湖,由巢湖湖滨湿地、十五里河河口滩涂地组成,总面积906.5公顷。滨湖湿地公园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有维管束植物205种,鸟类103种,其中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3种。打造生态治理示范、生物多样性丰富、整体形象突出、湿地景观独特、科普宣教兼备的国家湿地公园,是合肥滨湖省级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湿地公园先后实施了渡江战役纪念馆西侧湿地修复工程、入巢湖支流湿地修复工作、沿巢湖绿化修复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来安池杉湖省级湿地公园:千亩池杉林造就“江北水乡”
池杉湖湿地公园位于来安县雷官镇。作为安徽“江北水乡”的典范,池杉湖湿地公园内河、塘、沟、渠、圩、垛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幅“水中有林、林中有鸟”的独特景观。春季,一片翠绿;夏日,白鹭成群;秋天,红叶点缀;冬时,雪树银花。公园内千亩池杉林形成的“水上森林”,为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池杉林,是候鸟和留鸟的重要栖息地。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2种,安徽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9种。
近年来,池杉湖湿地公园在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池杉生水上,百鸟栖天堂”的动人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走进池杉湖湿地。
肥东龙栖地省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肥东龙栖地省级湿地公园坐落于肥东撮镇镇境内,规划建设总面积573.71公顷。园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分布多种具有重要科研、经济、文化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近年来,在保护修复湿地的同时,肥东龙栖地省级湿地公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引进了一批水生花卉和精品花藕,并对原有的水生花卉区域进行整理和分栽,扩大了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使园区观景植物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312国道以南区域,龙栖地湿地还重点建立野生动物保育基地,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沟、塘、水系的贯通,湿地公园还实现了水路的畅通,提升了湿地生态环境。目前,龙栖地湿地公园已成功举办九届建华荷花文化艺术节,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走进湿地,了解湿地,提高湿地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