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人张喜望:脚踏实地给库布其沙漠栽满绿色的希望

来源: 时间:2017-10-11 08:14:26 浏览次数:


张喜望向记者介绍自己植树经验


渐入中秋,张喜望穿着一件蓝色长袖绒衫、笔直的黑裤子和一双沾满黄沙的运动鞋出现在“库布其荒漠化在行动”采访团记者面前。因之前参加过央视“沙漠绿洲中国梦”录制且获得2016年“第七届母亲河奖”,面对媒体时他不停在胸前划动布满老茧的粗壮大手,向不停提问的记者讲述自己的“造林伟业”。
有奈出在无奈,2006年之前的张喜望与鄂尔多斯独贵塔拉镇的大多数农牧民一样守着分到的几亩薄田,过着年收入两三千元的光景。农闲时外出打工成了张喜望当时增收的主要途径,“当时打工主要是给别人栽种树苗,一天只能挣16块钱。”虽然钱挣的不多,但每每看到树苗子在四季风沙不断的库布其沙漠边缘倔强生长,张喜望就在伙伴面前多了一份炫耀的资本“看,那片树林子是我们家栽的!”
经过3年多的摸索,张喜望发现沙地植树虽然苦、累、晒,但沙窝窝里不仅能造林,还能致富。“决定自己干时才知道自己没资金、没技术、没项目、不懂管理,”张喜望笑道,朋友们虽不看好,可咋也得先种起来再说。恰逢此时,张喜望破沙造绿的念头也赶上了好政策。2010年当地政府和企业加速推进库布其沙漠“造绿”进程,给予造林者多项政策支持。“初出茅庐”的张喜望拉便起一帮人当起了“植绿工头”,首战沙地植树1000亩,种植沙柳、杨树成活率90%,让他的小团队收入8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张喜望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带着自己的植绿连队辗转库布其沙漠开启了自己的“造林伟业”。与老式手工挖坑植树土法子不同,张喜望有着自己的“种树经”。他凭借自己掌握的“气流”种树法、“螺旋钻打孔”种树法和“迎风坡造林”造林模式连战连捷。承包项目时,也敢啃别人不敢接手的“硬骨头”。张喜望回忆道,8000亩明沙绿化任务攻坚过程中,起早贪黑、风餐露宿、酷热干燥也让不少联队里的庄稼汉当起了“逃兵”。“沙窝子里种树,夏天是40多度的大太阳,干燥不说,一脚深一脚浅根本走不动道儿,”张喜望说,只有踏踏实实按照种树规程科学种植才能养活树苗子,人家(造林联队里的工人)要走咱就得一天一结的给算工钱,强留不得。




张喜望自己栽种的树苗如今已郁郁葱葱


黄天不负有心人,43天不分昼夜的苦干、巧干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8000亩明沙绿化任务换来了团队50多万元的丰厚回报。经此一役,张喜望的种树联队得到了库布其沙漠造林人的认可和口碑。十多年的沙地植树经历也吸引不少媒体前来采访报道,可成了名人的张喜望没有盲目扩大造林联队,坚持“有多大力气,吃多少馍馍”的造林原则。“没那么大本事,揽下来的活儿完不成,可就让沙子把咱给自己‘吃了’。”
依旧过着招工、买苗、植树、养护营生的张喜望也亲历了库布其沙漠边陲小镇独贵塔拉的生态变迁。“20多年前三五天一场沙尘暴的小镇,如今一年也就能见三五回;以前一年才下几场雨,现在一个月就有一两回,”张喜望看着自己2006年栽种的一片白杨树说,种树是个积善行德的大好事,“只要还能干得动,我就把树苗苗在库布其沙漠里一直栽下去。”